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田野上的“私人定制”来得更猛烈些吧!


  本网讯  5月19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坚持“增产、 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紧紧围绕推广使用配方肥这个核心,创新资金使用新机制,试点对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配方肥的补贴模式;引导企业、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配方肥生产、供应和推广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创新配方肥推广示范、宣传培训和农化服务新模式,切实推动施 肥方式转变,提高配方肥使用率。

  通读通知全文,“配方肥”三个字一次次地撞击眼球!由此可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就是确保真正让农民用上配方肥,政府部 门要搞好服务,科学制定肥料配方,组织制定适应较大区域、较多作物的基肥“大配方”,便于肥料企业批量化生产供应;及时发布肥料配方信息,定期无偿发布辖 区内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适用区域和配方肥需求数量等信息,引导肥料企业按方生产供应配方肥;企业要按农业技术部门提供的配方(包括配比、施用量、时期、 方法)生产供应配方肥,承担社会责任。

  湖北,鱼米之乡,粮食大省,也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发源地。10年来,全省应用中央财政资金34125万元,省级专项资金5300万 元,累计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54亿亩次,占全省农作物总播面的73.4%,使项目区肥料利用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农产品增产了 6.4%,累计节本增效308.7亿元;全省项目区结施肥养分构由2004年的1:0.49:0.14调优为现在的1:0.53:0.33;土壤理化性状 得到根本改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略微上升,土壤容重略微下降。

  取得今日之成就,得益于湖北土肥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走出化验室和试验田,走进车间和田间。

智能配肥兴起于乡镇村组

  5月27日,枝江市安福寺镇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早早地出门,骑车来到距他家不远的一个智能配肥店,拿出枝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年初给开出的测土配 方施肥建议书,对店主向祖红说:“我家这3亩田,PH值5.8,有机质24.7个含量,碱解氮95个含量,有效磷6.4个含量,速效钾128个含量,各主 要营养元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马上播中稻,请您给我配3袋配方肥。”

  此时,距他10年前向温总理提出“测土配肥”的日子,还差13天。现在的曾祥华,不仅能把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通知书解读得清清楚楚,还是桑树河村村委会主管生产的副主任,枝江市人大代表。

  他的“一亩三分地”,早已被他当成了科学种田的试验、示范田。3亩地的中稻,他想施用这最新型的现场混配的智能配方肥,“10年前,我家水稻亩 产从900斤一下子突破了1000斤。现在,我的亩产稳定在1200斤以上。”曾祥华欣慰地说。湖北省荆门、黄冈、孝感等地的农民朋友也在享受智能配肥带 来的便利。

  2007年开始,湖北省组织有关科研、企业、推广单位联合攻关,探索出集测土、配方、供肥于一体的智能终端配肥新模式。这一新成果获得湖北省科 技进步三等奖。在这个模式中,农业主管部门、配肥企业和智能终端配肥网点通过互联网络搭建共同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土肥部门位于测土、配方、产品质量、农 户信息管理等后台控制系统;配肥企业位于设备维护、数据传输、原料采购等管护系统;配肥网点是应用终端(配备含有计算机控制的配肥机),直接面对用肥农 户。农户需要配方肥时,只需将写入数据的IC卡插入终端配肥的计算机,由服务商进行人机对话,农户所需配方肥就可即时完成生产。在这里,“测、配、产、 供、施”五个环节有机结合为一体,一块田一配方、一袋肥一加工,真正实现了因土壤类别、因作物需求、因农户需要施肥,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产业化、 技术服务专业化、配方肥生产智能化、配方肥施用个性化‘四化’同步,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实验室迅速走到了田间地头。

  随着新的农村经营主体的出现,智能终端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合作社在湖北荆门、黄冈、孝感等地应运而兴,并被老百姓接受和推崇。

  据测算,智能终端配肥亩平节本增收86.3元,总计为区域农户节本增效1.6亿元,智能配肥区域总计减少化肥施用量3602吨,在智能配肥模式带动下,各种按方施肥累计为农户节本增效308.7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双季稻 耕地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