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土地流转牵手电子商务 到底能走多远


  央广网安徽5月28日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随着机器的轰鸣,黑色的土浪翻滚,绿色的秧苗被种下,安徽绩溪县伏岭镇 湖村村民们正在按照订单,种下“聚土地”项目消费者私人订制的农产品。

  村民章日亮:“公司叫来耕种这个地,大概有300亩,种玉米、西红柿,有好几种”。

  章日亮所说的是公司是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 “聚土地”项目的策划方和实施方。公司商务总监章新光介绍,“聚土地”项目是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的全新模式,农民将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子商务公司再将土地交予当地农民进行生产管理,消费者通过淘宝网预约,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认购,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兴合电子商务公司总监章新光。

  章新光:“我们从农民手上把土地流转过来,进行销售切割,比如1分的、半亩的、1亩的,让客户选择自己的门槛进入进来”。 今年3月份,“聚土地”项目在淘宝 “聚划算”平台推出后,迅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名客户。淘宝网聚划算市场部营销经理朱聪表示,从目前的反响来看,市场前景很大。

  朱聪:“我们就突然想到就是说如果有人帮你种菜会怎么样?然后由这个点我们再慢慢去发散,到底谁可以帮我们去种地,如果把土地的使用权一年的使用权作为商品去销售,其实跟消费者互动起来是很好的,而且大家也愿意去参与。” 此次成交的客户中,以北京的最多,其次是安徽和江浙沪地区的,最终成交的土地面积为300多亩。浙江省杭州市的陈秀得知自己认购的土地开始进入耕种期了,她特地来到耕种现场感受耕作的魅力。

  陈秀:“第一次有自己的地,来看一下,我买了2分,一千多块钱,反正有机的蔬菜都可以,小青菜、豆角、玉米啊,觉得很新鲜的这个感觉”。 受益的不仅是“聚土地”项目的买家,作为卖家的农民,也因此得到不少实惠。除了获得每亩每年800元的土地租金外,农民如果愿意受聘于公司耕作土地,每月还可以获得1800元到2400元的工资。

  截至目前,湖村有七八十户农民参与了“聚土地”项目,村党支部书记胡晓光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一个是村民在转租田地上务工,另外一个农家乐的住宿、吃饭,据我初步估计,应该今年能增加20万的收入”。 “聚土地”项目在安徽绩溪县实施的效应远不止这些。在绩溪县农委副主任陈建中看来,这种将电子商务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的运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陈建忠:“对我们当地来说,只有利没有弊,农民能够安心、实实在在的得到一些益处,而且土地也充分的利用起来”。 同样看好这个项目的还有绩溪县旅游局副局长张虎,在3500多个“聚土地消费者”的名单里,他寻觅到了另一种商机。

  张虎:“这个产品买的接触面比较广,比如说湖南湖北,甚至更远的广东,东三省、新疆那边都有,提高绩溪旅游的知名度、辐射面这块带动作用特别大”。

  安徽省青年电商协会副秘书长管鹏用“一招落子,满盘皆活”来形容这种开创性探索:“一是聚土地让闲置的耕地得到充分利用,把当地‘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利润’,对认购的城市居民来说,用经济红利换取生态红利,实现了农民、城市居民的互赢,这也是电子商务与农业找到了共赢、共发展的有效渠道;第二,绩溪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为我国广大零散的、不适宜连片流转的土地发展,开辟了发展新道路,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寻求了一条新思路。” 初次尝试也让电商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于6月上线的第二期“聚土地”目前已经在筹备当中。”

  网上售卖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正如安徽省青年电商协会副秘书长管鹏说的:“一招落子,满盘皆活”。现在项目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了,不知道实践当中,效果如何。

  现在项目已经上马了,各方的反馈如何呢?

  从目前各方的反响来看呢,安徽绩溪的小农户们是很愿意做这样的土地流转的,因为这样一种订单化的生产打破了区域的局限,也增加了偏僻地区农村的土地价值。由于种粮食的利润率很低,即便是借助互联网销售,目前土地流转仅靠种植农作物的很难盈利,而兴合公司通过绩溪土特产销售、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方式来弥补了利润,获得了农民的欢迎,当然这种城乡互动和多重效应叠加的土地经营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玉米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