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以文化产业为智慧城市服务,主要渠道是发展以公共文化建设为诉求点的县域文化。在县域文化产业的布局中,应充分注意到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与地域文化的共同性,形成促进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文化产业链,为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构建社会主义的稳定城乡文化产业结构。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中,要注意空间布局上的双向性,打破城乡二元制发展格局,走一体化发展道路,将县域文化产业与乡镇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交流与融合,确保平衡发展,避免在城镇文化发展规划中大幅度向城市倾斜,忽视乡镇特点的模式。

  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综述

  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推动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一是依靠科学发展观,完善城市基本功能、实现城乡布局协调合理、城镇风格独特的建设格局;二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在此基础上文化产业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县域文化产业是指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潜移默化影响中,以城市文化背景为核心,在长期传统文化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对城市经济和政治产生一定影响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县域文化产业的特征:一是地域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文化的发展与本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理念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依附性。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不断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密切关联,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是在智力投资的基础上具有娱乐性,在娱乐中使人受到启迪。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载体是城市的经济、政治等因素。三是精神性。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凸显了文化作用。为了使城市文化较快发展,人们依据文化发展的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文化产业,保证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项目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相适应,并且把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合理地渗入新型城镇建设之中,借助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速度。

  新型城镇化的要素与县域文化产业的融合。集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县域文化产业是技术和知识整合后形成的市场产业。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应变性和时效性,为其发展拓宽空间,提高传播的速度,有利于降低文化产业的生产、推广、销售成本。同时,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为新型城镇的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生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了城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性、创意性和技术性,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与工业、农业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城市的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竞争力。以本地现有文化资源为依托。在新型城镇化中,发展县域文化产业能够有效降低资源利用中的能耗,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有效地推动了现代社会的生态建设。

  人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高度聚集的人文氛围,形成了新的人文环境,使县域各种文化进一步融合,包括民族、宗教信仰、传统风俗和社会价值观等,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体现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人们创造和消费潜能的释放过程,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集中体现出了人文精神。

  智慧。在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要求下,加强城镇管理和经济调控,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调整城镇经济发展结构,整合文化、经济等资源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今天县域文化产业的建设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途径。城镇产业已经朝着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发展资金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发展资金不足。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建设文化产业设施,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导致的结果是文化产业规模没有规划中的合理,配置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缺乏鲜明的地域特色、功能设施不全、缺少档次高的标志性现代化建筑。基础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兴城镇化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与文化产业不协调,科学技术创新缺乏后劲,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科学发展观 强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