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目前的粮食形势 立足国内的粮食生产


  中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中国为在此期间购买的大豆多花了15亿美元。

  最后,中国国内的榨油企业成为最大的输家之一。从美国进口的高价大豆转嫁给这些榨油企业并使它们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2005年,国际粮食巨商开始大显身手,大量收购中国榨油企业。据估计,目前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 )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4家最大的粮商部分或完全控制了中国大约90家大型榨油企业中的64家,从而控制了85%左右的市场份额,这种市场集中程度使得中国的豆油市场很容易受到市场操纵行为的攻击,如大豆油仅在2006年9月到11月的2个月内就从5000元/吨涨到了8000元/吨。不用说,这些巨商控制的榨油企业更青睐北美和拉丁美洲的转基因大豆种植户而非国内的大豆种植户,因为前者已经被直接并入这些巨商的全球运营活动中。这进一步打击了中国本土的大豆种植户。

  自从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中国大豆种植者、豆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输给了国际粮食巨商。在这个所谓“自由贸易”幌子下的另一个输家就是大豆自身的未来:随着大批小种植者的迅速破产,中国大豆品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将一同消失。对新自由主义学者而言,所有这一切看起来都是为了让大豆的生产和分配更划算而必须付出的调整成本。但是,如果把所有外在的社会和环境成本都计算在内,那么,这种把大豆生产突然并快速地从中国传统的耕地上转移到巴西以前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做法将极有可能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一场难以弥补的灾难。

  贸易自由是正确的道路吗?

  如上所述,中国政府在鼓励粮食自给自足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之下,国际经销商对大豆市场的劫掠却使成千上万的人穷困潦倒。尽管如此,许多自诩为经济专家的人都试图把“市场方案”作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万应灵丹,这样的“狂热者”在国内和国外都不鲜见。

  这些年来,知名经济学教授茅于轼一直宣称,中国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给,因为只要让市场不受政府干预,世界市场将自动形成最佳的资源配置,所以市场将阻止任何长期粮食危机的出现。他指出,全球粮食市场在它存在的数十年间很少出现粮食短缺,相反,因为供给过度,出售粮食却成了经常性的挑战。他承认,市场粮食充盈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人挨饿,因为有些人穷得买不起足够的粮食,但这个问题应当很容易通过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来解决。茅教授甚至认为中国没有必要保护耕地:考虑到很高的人口密度,中国在粮食生产上毫无优势可言,因此,为什么不放弃粮食生产,专注于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那样可以发挥比较优势的领域呢?利用所获得的利润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粮食,这将远比针对城市盲目扩张制定城市规划法这样的方法抑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有效率。甚至在2008年4月,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茅教授仍然在一次采访中坚持认为,中国应该减少粮食生产并且计划从国际粮食市场上购买更多的粮食,因为从经济学观点看,中国生产自身所需的大部分粮食根本没有效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粮食 大米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