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以现代农业支撑新型城镇化


 

  四川蒲江通过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在当前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通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思路。

  蒲江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主要有三:城乡共赢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关键;四大途径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核心;三位一体是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要点。

  浙江大学课题组

  我国当前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差距仍很大,“三农”问题依然很严重,如何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就意味着,如果能以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述难题将得到破解。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通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成功案例。四川蒲江县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蒲江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四川蒲江县是隶属成都的一个30万左右人口的丘陵山区县,该县没有能源与矿产资源,也没有什么大工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农业县。但是近年来,蒲江县的发展却令人刮目相看。

  2013年,全县经济总量为76.76亿元,人均GDP达33144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6%、15.6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84万元,城镇化水平达33.9%,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6.2%、14.5%、1.19%,表明蒲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不低,但城镇化水平仍不高,并且增幅不大。蒲江三次产业比重为18∶49∶33,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约为34∶35∶31,表明该县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还比较协调。

  蒲江发展的理念与思路是:生态为基,农业为本、统筹为纲,通过现代农业的兴县战略,推进产村一体、产业一体、产城一体和城乡一体,实现整个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科学跨越。

  蒲江现代农业对城镇化的支撑,首先体现在现代农业的功能拓展和产业链延伸对城镇化的支撑。蒲江之所以能以农业富民兴县,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农业不局限于单纯的种植和养殖,而是在此基础上在空间上不断地拓展农业功能和延伸产业链。以蒲江著名的茶业品牌——雀舌为例,经过多年的打造,不仅做到了产业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产品品牌化,而且茶产业功能不断拓展,茶产业链不断延伸,他们将茶文化作为载体,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以生态茶园观光、茶事活动体验、特色餐饮品尝、现代茶庄经营、茶叶展销贸易、名茶文化感受等为主要内容,集生产与加工、生态与休闲、营销与品尝为一体和产城一体的现代茶产业综合体,既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打造了特色城镇,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蒲江现代农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也体现在现代农业的田园生态理念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这可从该县的副中心——寿安城的建设与发展实践得到印证。寿安是蒲江的一个中心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在寿安新城的打造过程中,该县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现代农业的优势,将田园生态和现代休闲的理念融入新城建设中,通过农业的生态循环、精深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商贸服务,支撑寿安新城的发展,既实现了农业产业的“优一强二拓三”和联动发展,又打造了田园生态、环境优美、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新型小城市。

  蒲江现代农业对城镇化的支撑,还体现在蒲江的现代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体现为蒲江经济社会中的三个70%现象,即:蒲江以第一产业为统计口径的农业占全县GDP的比重为19%,但是,如果将“接二连三”的农业也考虑在内,其比重则要占全县GDP的近70%;蒲江从事一产农业和“接二连三”农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达70%左右;蒲江农民收入中来自一产和“接二连三”农业的比重达70%左右。

  蒲江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现代农业发展 核心 载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