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在主产区创建36个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研究制定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方案并指导实施,促进适宜机械化的作物品种、栽培技术、装备技术集成配套,力争建成若干集中连片、节本增效增产明显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田,探索形成可大范围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引领农机化基础较好的地方整体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着力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研发推广
6.加快农机化科技进步。组织开展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农机化科研项目储备。协调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支持,加强现代农业装备、设施工程等“学科群”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组织开展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团队,加快农业生产急需的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研发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力争在突破甘蔗收获、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瓶颈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编制发布2014年农机化科技发展报告。
7.推动农机化技术应用。开展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研讨交流,协调推进“一衔接、两覆盖”政策在农机推广系统贯彻落实。提出2014年农机化主推技术,开展重点技术试验示范,新建续建94个保护性耕作项目县,指导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农机装备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高效施肥、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开展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扶持措施研究、提升设施高效生产和设施健康养殖科技水平。
8.加强农机实用人才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配合举办全国基层农机化技术骨干培训,提升推广人员能力素质。举办春耕、“三秋”农机化技术培训示范班,组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培训,办好“政企联动”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及师资培训班,引导各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掌握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手。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基地规范化建设。
四、着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9.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部署做好春耕、“三夏”、“双抢”、“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召开“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视频会,组织好关键农时季节的跨区机耕、机种、机收作业,协调落实通行费减免政策和保障农用柴油供应,推动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力有序进行。举办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会,推动各有关地区落实《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密切关注异常天气和自然灾害、病虫灾害发生情况,及时组织农机投入抗旱排涝、抢收抢种、改种补种、统防统治等农业抗灾救灾工作。
10.推进农机生产管理信息化。及时发布主产区小麦、水稻、玉米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加强作业进度统计。修订农机化生产信息统计制度,改版升级“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信息平台,举办省级统计人员培训班。利用移动互联等技术,开发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系统,并在部分省试运行。开展农机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政策与标准体系研究,指导地方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机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11.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机制及其运行模式研究,推动各地出台对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租赁公司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扶持措施。继续支持1022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地方开展农机合作社经理人培训,努力促成“企社共建”、“银社共建”。组织公布全国二级以上农机维修点名录,指导各地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核发放工作,切实提高农机维修经营服务网点的持证率。
五、着力推进农机质量管理规范化
12.强化农机化标准建设和质量监督。以农机管理标准、作业质量标准、安全标准为重点,做好农机化标准制修订和宣传贯彻工作。继续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认真受理和处理农机质量投诉。以补贴机具为重点,指导各地开展农机质量调查和重点检查,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发布《2013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质量报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2-10/6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