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将呈重发态势


 

  【水稻“两迁”害虫】

  稻飞虱在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淮和华南南部等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7亿亩次。

  虫源基数:2013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华南南部越冬稻区虫源基数较高,境外虫源地调查,2013年越南中北部稻区褐飞虱发生面积较2012年增加62%,为今年稻飞虱发生提供充足的虫源基数。

  品种布局:目前我国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生境;同时,水稻栽插期和生育期不一,单、双季稻混栽,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发生和辗转危害。

  气象条件: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春季,南方稻区气温正常略偏高,华南中东部降水较常年偏多;夏季,江南西部、西南东南部和华南沿海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和繁殖。

  【水稻螟虫】

  在长江中游、西南中北部、江南北部、江淮西部稻区偏重发生,华南大部、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5亿亩次。

  虫源基数:二化螟2013年冬前基数,长江下游、东北稻区高于2012年;华南、西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较2012年有所下降,但仍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三化螟在华南稻区亩活虫数与2012年相当。

  品种布局:各地种植水稻粗秆类型品种有利于螟虫的危害。

  气象条件:2013年冬季和2014年春季,东北稻区平均温度较常年偏低1~2℃,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二到五成,对螟虫的越冬和春季发育有不利影响;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温度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对螟虫的越冬存活和春季发育有利。

  【粘虫】

  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中等程度发生,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南地区仍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部分地区存在暴发的风险,全国累计发生9000万亩次。

  虫源基数:2013年秋季,北方和南方多个系统监测点灯诱三代粘虫成虫种群数量比2012年同期显着降低,但仍高于2011年和常年同期。

  种植结构: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粘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气象条件:华南大部、西南东部冬季气温偏低,江汉和江南中西部春季降水偏少,对粘虫越冬和春季发生有不利影响;东北中北部、华北东部、黄淮、西南东南部等地夏季降水偏多,对粘虫发生有利。

  【小麦蚜虫】

  在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麦区、江苏和安徽沿淮和淮北、四川、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

  虫源基数:2013年秋季,蚜虫在黄淮、江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普遍发生,但虫量较低。平均百株蚜量,各地比历年平均值和2012年同期偏低40%~90%。

  品种布局:目前我国各麦区普遍缺乏抗蚜品种,且种植密度高、氮肥用量大,对蚜虫种群增长十分有利。

  气象条件:2013年冬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对蚜虫越冬或冬季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今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气温高、降水少,有利于蚜虫发生危害。

  【小麦条锈病】

  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三江一河”(嘉陵江、涪江、岷江和安宁河)流域、甘肃陇南和陇东及陇中晚熟麦区、陕西汉中、湖北西北部、宁夏南部偏重流行,偏重流行区域大于2013年;西南其他大部、陕西关中西部、湖北江汉平原、河南南部和西北大部中度流行;黄淮北部和华北南部偏轻流行。全国流行面积3000万亩。

  病源基数:2013年条锈病秋苗发病面积较大、部分地区病情偏重,具备今年中等以上流行的菌源基数。截至今年1月20日,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甘肃等省冬繁区见病面积9.3万亩,共有61个县见病;冬繁病情与近年同期相比,重于2013年,接近2011和2012年,轻于2010年。

  品种布局:目前我国除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东有一定比例的条锈病抗性品种种植外,东部主产麦区品种抗性较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降水 玉米 粘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