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十连增”后如何再挖增产潜力 继续增产可以实现


 

  连续10年的大丰收,就像跳高运动员一样,越跳越高,提高的空间和难度也越来越大,今后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力有多大?在日前举行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关于增产潜力等热点问题。

  继续增产可以实现

  “十连增”之后,粮食生产站在高起点上,高位爬坡非常艰难。曾衍德说,从技术和工作的角度上,今后继续增产是可以实现的。

  一是科技有潜力。去年粮食亩产是358.5公斤,相对10年前单产提高69.6公斤。未来单产提高依然有潜力可挖。从良种来看,部分区域试种的品种产量水平较现有品种还有50%至80%的提升空间。二是地力有潜力。耕地质量是提高单产的重点。据专家测算,高产田更新提质后单产可提高5%,中低产田改造后单产可以提高20%,将新增产能1000多亿斤。三是防灾减灾有潜力。我国农作物每年发生气象灾害面积约5亿亩至6亿亩,发生病虫害70多亿亩次。减损就是增产,随着防灾减灾水平提升,这方面增产还有潜力。

  种粮主体积极性待提升

  当前在我国一些玉米主产区,农民增产后反而没有增收。据统计,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都来自13个主产区。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财政状况比较紧张,农民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曾衍德说,要着力提升主产区和农民两个主体的种粮积极性。

  解决主产区积极性问题,核心是利益调节。曾衍德说,从新一轮政策看,着力加强的有3个字:“加、减、建”。“加”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奖补力度;“减”主要是减轻主产区财政负担;在“建”的方面,要加强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有“补”和“联”两个字。“补”是补偿主产区生产的商品粮,由中央财政、主销区、主产区共同承担;“联”是要建立主产区与主销区联动机制。

  “抓粮食生产,就怕粮价不高、农民不愿种。”曾衍德表示,还要进一步完善粮食重点品种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

  分品种确定自给率目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20字方针。曾衍德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和粮食需求的实际,确定科学、可行的粮食自给率目标。

  曾衍德认为,最基本的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稻谷、玉米、小麦这3大作物的产量占现有粮食产量的90%以上,保住了谷物,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了基础。根据粮食生产现状和资源条件,谷物自给率应保持在95%以上。其中,口粮是百姓所吃的米饭和面食的来源。口粮绝对安全就要求稻谷和小麦自给率接近100%。

  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根本上还是要靠提升粮食产能。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改善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一批产粮大市、大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品种 稻谷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