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城镇化建设中的“三农”问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

  一、“三农”问题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态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严重,圈地之风肆虐,人均耕地面积锐减等。二是因资源配置长期形成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三是因农产品市场化率低、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及污染问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四是因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科研推广体制改革滞后而阻碍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有人形容中国说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农业的支出严重不足,而且还逐年下降。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义务教育等公共品供给方面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直接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1、让农民参与是根本路径。农村有土地、资金、劳力三大生产要素。动员农民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土地进行平整,然后出租给农业企业,取得收入再来按股分红;把四、五十岁的农民动员起来,成立劳务合作社,把劳动力介绍给这些农业企业,既解决了这些农业企业的用工问题,也解决这些农民的就业问题。他们不再是农民,而是农业产业工人。动员农民现金入股,成立股份制合作社,由合作社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造厂房、门面房出租,取得收入后按股分红。这样做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2、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化过程。 随着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村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逐步深入,农民角色转换呈现出知识化、组织化、职业化、非农化、市民化的趋向。顺应这个趋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应以户籍农转非为突破口,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就业创业帮扶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教育培训体系;以民生改善为重点,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政府服务为导向,建立健全向广大农村倾斜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收入 发展现代农业 荒漠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