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总体思路


  五是商业投资与国际合作的关系。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实践表明,由于供给结构的不平衡、价格高涨,导致世界粮食危机,危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粮食安全。依靠增强发达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其本质上并不能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与安全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立足自身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才能有效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尽管国际市场可贸易粮源的供给潜力仍在发达国家,但增加发展中国家粮食供给能力,亦相当于减少发展中国家对市场可贸易粮源的需求。而且,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开发农业资源等,完全能够依托本国农业资源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甚至可能会由农产品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因此,应将境外农业投资与农业国际合作有机结合,在双边关系、经贸合作、对外援助等工作中,统一布局、系统规划,形成服务于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战略、互惠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农业合作战略,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和出口能力。

  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总体要求

  研究设计全球农业战略,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底线。

  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首先,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大国而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安全问题。其次,当前中国粮食具有供给保障的内生性、品种替代的有限性、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影响的全局性等政治经济学特征,具体可参见程国强《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2011)的讨论,特别是稻谷、小麦等主粮品种,直接食用消费比例越高,品种替代性就越低,供给内生性和价格敏感性也就越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将更加突出,由此决定了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特别是主粮基本自给的方针。再次,如果把13亿多人的“饭碗”放在别人的手上,不仅靠不住,而且极易受制于人,还会影响到其他缺粮国的粮食供应,引发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只有始终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并不意味着所有农产品都要自给自足。客观上讲,中国目前已难以靠自身农业资源支撑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必须通过适度进口国外的大豆、油脂油料、棉花等非主粮产品及资源型农产品,腾出国内宝贵的农业资源,才能确保主粮的生产供给。我们认为,对稻谷、小麦等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利益的主粮产品,必须确保较高的自给率;对非主粮农产品,必须充分发挥国际农产品贸易、境外农业投资、农业国际合作等作用,主动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全球农业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全球农业战略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立足国情、科学规划。要从中国国情粮情出发,充分认识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农业资源短缺的现实约束,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根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前景及进口趋势,从全球视野的战略高度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境外农业投资、国际农业合作进行全局谋划和部署,研究出台专项全球农业战略规划,指导各个方面参与全球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全球农产品供应网络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资源 大豆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