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程国强: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成因与影响


  ——城镇化加快发展推动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6%。农业人口从乡村转移至城镇,生产生活方式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在 饮食方面的变化较为典型,除了收入与文化的影响之外,食物的可获得性,诸如流通市场的数量、距离的远近等因素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随着城 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综合市场的人均成交额也相应提高,这可以视为城镇化推动食物消费增长的一个例证。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非食品类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更为迅速。如棉花、橡胶等非食品类的农产品,主要作为工业原料生产加工制成品,加工 制成品消费的收入弹性远高于食品;城镇居民的收入要高于农村居民,城乡生活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势必加速非食品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如到2012 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2亿辆,年增长1510万辆;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对天然橡胶的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根据 ANRPC报告,2012年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为328万吨,消费量将达到383.4万吨,而2000年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为92万吨,消费量为140万 吨,12年间中国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增长了173.9%。

  由此可见,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水土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进口国外农产品、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将不可避免。

  农产品进口影响:资源替代效应与农产品自给率

  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相当于进口了国外的土地、水、劳动力等资源,目前正在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农产品进口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食物消费自给率的下 降。在开放条件下,自给率对小型经济体一般并无太大影响,但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农产品进口一方面利用了全球农业资源,另一方面 带来国内农产品自给水平下降,恰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对于中国目前而言,是不可回避的两难选择。

  ——农产品进口的资源替代效应

  为了评估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资源替代作用,本研究拟综合测算粮食、油料、油脂、畜产品、乳品、橡胶、鱼粉等资源性产品的土地等值。结果表 明,1995年至今,中国每年通过农产品进口利用国外土地资源的总量已从3亿亩增长至10亿亩,17年间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约7%。不仅如此,利用国 外土地资源相对于国内播种面积也明显提高,如1995年,该比例为13.1%,2012年达40.7%,17年提高了2倍。由此可见,农产品进口在很大程 度上利用了全球农业资源,缓解了国内资源压力,为推进工业化、快速城镇化提供了资源保障。

  2012年,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土地资源等值约10亿亩,其中油料和油脂,分别折算为4.86亿亩和3.02亿亩,占比49.6%和30.9%, 两项合计占进口土地资源等值的80.5%;进口谷物折算耕地资源仅0.37亿亩,占总进口土地资源等值的3.85%。这与1995年的情况有明显差 异,1995年中国进口谷物折算耕地资源为7395万亩,占当年总进口耕地资源2.95亿亩的25.1%,进口油脂折算为1.63亿亩,占比为 55.3%,而进口油料作物折算仅为93万亩,占比几近为0.对比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弃油保粮”战略使中国谷物进口占比逐步下降,油料进口不断 上升。

  ——进口对国内食品自给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农产品大量进口,也导致国内食品自给水平的持续下降。具体表现在:

  第一,热量自给率下降。1991~2012年,中国人均每日热量摄入量从2000千卡增长至3100千卡,增长55%。在这一过程中,来自进口 农产品提供的热量也从90千卡增长至500千卡,热量自给率从95.5%降至83.9%。对于热量而言,剔除来自进口农产品的500千卡,由国内农产品提 供的热量为2600千卡,不仅可以满足正常生理需要,更是超过营养摄入标准。

  第二,蛋白质自给率下降。中国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从55克增长到76克,增长了38.2%。其中,进口农产品提供的蛋白质从每日3克增长至17克,蛋白质自给率则从96.1%降至77.6%。

  第三,脂肪自给率下降。人均每日脂肪摄入量从19克增长到80克,增长了321.1%。其中,进口农产品提供的脂肪从每日0.02克增长至42克,脂肪自给率从99.9%降至47.5%。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粮食 农业资源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