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可知,“蒜周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而蒜价波动幅度过大,对农户、经销商乃至投机者而言都是不利的。为破解蒜价周期性大幅波动现象,本文提出如下对策思路。
第一,应完善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户和经销商的引导。大蒜价格的剧烈波动,最基本的原因还在于产量变化导致供求失衡。因而,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引导农户种植及经销商的市场行为,是解决价格波动的根本思路。信息服务既可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由其他机构提供。例如,近期国内第一个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山东农业大学成立,相信“农业大数据”的建立能为减缓农产品价格波动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应发展大蒜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农产品深加工能在市场过剩时吸纳供给,起到类似蓄水池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价格的稳定。反过来,产业链过短、深加工能力不足则容易导致价格暴涨暴跌。长期以来,我国大蒜销售以鲜蒜为主,即便有加工也以蒜片、蒜粉等初级加工品为主。尽管目前金乡县有700多家大蒜加工企业,但与国外相比,加工深度依然不够。下一步还需继续开发大蒜产品,特别是小包装的方便食品,以进一步拓展大蒜市场。笔者在金乡县看到有两家加工企业推出了黑蒜产品,目前市场售价超过每斤100元,大大提高了大蒜的附加值。目前,金乡县还在大力发展有机大蒜种植,显着提高了大蒜的品质和效益。
第三,应规范并完善大蒜交易市场。我国已是世界大蒜生产中心,要进一步成为世界大蒜定价中心,还需进一步加强大蒜市场建设,完善价格发现功能,同时这也有助于大蒜价格的稳定。当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考虑推出规范的大蒜期货市场,以取代电子盘交易。经验表明,一个健康的期货市场能起到引导市场预期、减缓价格波动的效果,相信在大蒜市场的调控中也能发挥其作用。
第四,应进一步增强政策扶持的力度。尽管大蒜是小宗农产品,却能带动种植农户、经销商、储存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一系列相关主体的发展,也与百姓的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理应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在种植方面,除了完善信息服务外,还可将大蒜及其他小宗农产品也纳入农业补贴范围,这样可以稳定农户的预期,减缓供给的波动幅度。同时,今年供给15%左右的增加却引起了蒜价如此大幅的下跌,表明生产者严重缺乏定价权,可考虑组建大蒜合作社或行业协会,通过一定程度的联合来维护生产者的利益。在出口方面,2012年受取消出口退税影响,大蒜出口量显着下降,但依然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国家税务总局从2013年起恢复了大蒜制品的出口退税,这有利于促进大蒜产品出口并稳定大蒜价格,今后应继续实施出口鼓励政策。在储备方面,对大蒜这样波动剧烈的小宗农产品,也可考虑建立大蒜储备制度和大蒜风险基金,以便掌握调控市场的手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8-09/6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