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田间的热浪中洋溢着浓郁的麦香。加班加点,抢收抢种,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河南省封丘县小麦开镰了。
今年夏粮还能增产吗?粮农还能增收吗?进一步增产增收需突破哪些制约因素?如何更好保护种粮的积极性?记者来到麦收现场实地采访。
1.散户
散户仍是主力军,种粮挣钱不多,只占家庭收入1/3
张克纪的账本
每亩成本:435元(肥料、种子、浇地、病虫害防治、收割等)
国家补贴:113.74元
小麦毛收入:898.74元
每亩年纯收入(小麦、玉米两季):1200元
15亩地总收入:1.8万元
今年,封丘全县夏粮总面积107万亩,其中种粮面积100亩以上的大户7户,种植面积3664亩,198家种粮合作社种了13万多亩。两者种植面积不及全县总面积的13%,16.8万多户散户仍是主力军。
“今年麦季,整体上还算风调雨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收割机轰隆隆开过,站在麦浪翻滚的金色田间,潘店乡断堤村的“老把式”张克纪大声告诉记者,话语间透着十足的底气。张克纪的15亩地为郑州一家种业公司繁育良种,近年来,亩产稳定在千斤上下。“今年的产量还没出来,但应该也差不离。”
那今年夏粮能增收吗?“有账不怕算”,张克纪掰着指头一算,今年每亩小麦成本共计435元,每斤小麦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是1.12元,种业公司再加价10%,1000斤就是1220元钱,每亩加上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不计人力成本,一亩毛收入898.74元,比去年增长100多元。
实际上,在一年两熟的豫北地区,政府和农户都普遍接受这样一个简单的算账方法:算上人工成本,麦季顾住本儿,秋季是净落的。粮农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就是秋季玉米产值,这几年一般一千一二百元。
“跟外出打工比,种粮是微利。”张克纪说,村中多数壮劳力外出打工,一亩地一年利润还不及打工一个月收入,所以村里打理农田的多数是妇女和老人,土地收入一般只占家庭收入的30%左右。
化肥等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吃掉”了部分惠农补贴,其中化肥3年至少涨了10%,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对土地和粮食有着朴素而又深沉感情的粮农们说:“种粮微利,更多靠的是本分。希望农资能便宜点,粮价能再高点!”
2.大户
230亩沙地麦季能挣10万元,希望荒地等后备耕地得到政策更多眷顾
韩培军的账本
230亩承包地,每年固定成本:3.9万(承包费、一次性投入15年平摊)
麦季成本:9.2万元(人工、油费、肥料、农药、种子、机收费等)
今年麦季收入近10万元,全年预计能超25万元
隆宫乡荆西村的韩培军是个种粮大户。这位50岁的黄河岸边汉子,开大车跑了近20年运输,积攒了些家底。小浪底工程建成后,河势变得平稳,2005年他对村里的河滩荒地动了心思:花18万元承包了15年。连续苦干两年,填坑补洼,韩培军整理出了230亩粮田,水电路配套,购买农机,总共投入了近40万元。
滩里人豪爽,只算大账。沙地产量不及滩外耕地,韩培军的小麦今年亩产预计只有800多斤,刨除成本,麦季有近10万元收入,加上秋季小麦,今年纯收入预计能超25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耕地,由于收成无保障,种粮大户往往容易流转、承包到。韩培军说,要想提高产量,需要持续投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希望国家能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现在他承包的230亩荒地,不在国家耕地面积统计之列,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都没有享受。“粮食要增产,荒地等后备耕地资源应得到国家政策更多的眷顾,而不是打入另册。” 韩培军说。
近年来,对于像韩培军这样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封丘县综合运用财政补贴、政府贴息担保、部门项目支持等手段给予倾斜支持。
但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尽管现在有政策性保险,但理赔标准不高。因此,韩培军还有一个心愿:希望粮食作物也能上商业保险。“没有保险便没有托底的”,这也是他现在小富即安不能大展拳脚的一个重要原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6-09/6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