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到底怎样?”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粮食和农业生产等问题举行的记者会上,这样的疑问再次被抛出。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农产品进口创新高,我国粮食安全出现不少新情况,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成为热点之一。一方面,中国粮食越来越多地依靠国际市场,日益严峻的供求形势令人担忧;另一方面,粮食质量安全成为更受关注的议题。
不少代表委员呼吁,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须走出数量增加而质量安全下降的怪圈。
信号
粮食自给率或下破95%
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全年粮食产量11791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与此同时,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却大幅上升,净进口1296 .7万吨,增长3.1倍。
进口激增背景下,国内粮食安全形势究竟如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忧喜不一。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关于“全球粮食贸 易集中度超石油”的观点一度引发热议。他认为,我国广义的粮食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1/3,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接近或超过一半。同时,目前全球粮食贸易主要 集中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这部分粮食的进出口通道一旦被切断,中国国内将立即面临极为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则认为,中国定的标准是粮食自给率达到95%,实际达到了97%。我国进口粮食大概2500万吨左右,占粮食产量的5%,这不是弥补产量不足,而是丰富、调整产品的种类。
如果把大豆计算在内,中国的粮食自给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介绍说,2012年包括大豆在内的粮 食进口量突破了7000万吨,如果按照粮食生产总量1 .2万亿斤计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水平已经不足90%,越来越多地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城镇化加速推进下,95%的粮食自给率目标很可能会被突破,应 该改变当前的“泛粮食安全战略”,主要保障大米和小麦的口粮自给率在95%以上,其他粮食品种可以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调节。
郑风田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没有出现任何饥荒问题,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世界市场,粮食进口来源呈现多源化,原来的“粮食威胁论”缓解了不少,坚持粮食完全自给没有必要。
尽管对于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存有分歧,但立足国内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仍被认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府 副省长秦博勇认为,不应把调节粮食余缺看成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过分强调与国际粮价接轨,而应该大力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应建立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包括提高生产销售补贴、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储运能力、改革土地运作模式等。
安全
大豆对外依存度超80%
在粮食安全的保卫战中,大豆一直备受争议,“如何破解大豆困局”几乎每年两会上都会被代表委员提及。据了解,近年来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大幅下滑,而进口大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新高。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对要不要中国大豆产业的认识不够统一,有人认为有进口大豆就行了,有 没有国产大豆无碍大局。实际上抛弃大豆生产涉及大豆主产区农民就业,涉及主产区大豆加工企业存亡,最终关系到国家产业自主、国民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 题。这个问题不回答清楚,大豆产业继续滑坡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来自大豆主产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商联主席洪袁舒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遏制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一步衰退的对策建议”。洪袁舒认 为,2012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280万吨,国内大豆需求量达65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非常大,粮油安全存在 严重隐患,因此保证国内大豆基本种植面积和产量尤为重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3-12/5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