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刘登高:政策不给力导致国产大豆逐年萎缩


  白明:由于进口大豆是转基因种植,其产量高、单位成本低,价格相对国产大豆产品便宜。从进口大豆产业链看,以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为代 表的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通过原料进口贸易、直接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资金参股来控制国内大豆产业。相对于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在价格和产业链方面的优势 增强了其竞争力。

  马文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其一,由于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转基因大豆的单产大大高于非转基因大豆,而且全球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地区基 本都采取农场制,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使得种植成本相比国内大幅降低。其二,从大豆品质来看,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若不考虑其他因素,采用转基因大 豆榨油经济性较好,因此国内压榨用大豆绝大多数都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其三,转基因大豆的物流运输较为便捷,我国现有的压榨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对于大 型压榨企业来说,通过船运方式来补充库存是最理想的方式。而国内东北腹地的大豆即使是通过铁路运至几个出海港口,成本也很高,运输能力有限,所以运输经济 性较差。

  中国证券报:国产大豆只能靠政策来保护吗,有没有内生的应对之举?

  刘登高:从产业链本身来看,我们也有不少改进完善之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内产业体系尚未完善,一盘散沙在国际市场上怎么能有竞争力?产业是一 个链条,产业组织是一个体系,家庭经营必须要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有贸易企业、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加入,才能对付国外倾销和垄断。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传统的 品质优势、耕作优势、栽培优势和技术优势,培育自己的品牌、建立完善相关生产体系,特别是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白明:政策保护是必要的,但在政策保护下,国产大豆却逐年萎缩,说明政策保护作用有限。更值得反思的是,政策保护的能力有没有那么大?政府需要 投入多少财力进行保护?如果投入大量的财力,是否会违反WTO规则?我认为,除了政策保护、保障种植面积外,国家应给国产大豆更多的政策支持,让“输血” 变为“造血”。

  面对国产大豆的困境,首先要增强它作为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增加它的价格弹性,也就是要增加它的可替代性。例如以其他粮食品种替代它作为粮食作 物的粮食属性,并发展相关的非豆产业替代其经济属性,对其形成双重替代。这一方面会增加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维护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的稳定,另一方面,减少 国际市场用大豆带来的要挟。

  加强大豆的深加工。多开发一些大豆的功能,例如保健功能、绿色功能等,对其进行经济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同时也增加了大豆的价格弹性,因为深加工的品种往往可选择性较大。

  加强反向竞争。国内彩电打入国际市场对我国大豆产业带来的启发是:在外资深入国内大豆产业的局面下,国产大豆应先通过合作在国内市场站住脚,再通过合作开发国外市场,逐步占领主动权。毕竟国产大豆自身也有优势,例如贴近市场、有零售渠道和有一定的大豆生产能力。

  马文胜:内生的应对之举是强化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属性。豆浆、豆腐、豆干、酱油等常见的豆制品,都是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来加工的,尽管目前 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但刚性需求还是处在缓慢增长的趋势中。目前我国大豆蛋白产品约有一半是自用,另一半则用于出口,出口地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 区,这些国家、地区在大豆蛋白产品采购合同中明确要求采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加工。这充分说明国际市场已十分认可非转基因大豆的食用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坐 拥如此可贵的资源却浑然不知,任凭其逐年减少。因此,保护国产大豆产业也可以通过扶植下游食品豆企业的发展来实现。

  中国证券报:既然政策因素这么关键,那能否将国产大豆的现状归结到对其初始定位之上?显然国家对粮食品种的保护力度要比经济作物大不少。

  刘登高:关于所谓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划分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概念。在奔小康阶段,大豆不仅不是副食,而且是最敏感、最迫切需要的优质粮食。

  有必要说说收储。我认为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也起到了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农民利益的作用。但是,事实证明它并未有效防止大豆种植面积、总产的 下滑,对其作用不能高估。我们注意到,由于国储大豆长期把近千万吨国产大豆放于仓库,在市场上造成国产大豆原料短缺,制约了主产区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又 刺激了大量进口。另外,在补贴方法上也有必要进行完善,补助收储企业的办法,给中间商留下了截流补贴的机会。如果学习美国等国家的经验,直接把差额补贴发 给种植者,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粮食 品种 经济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