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城镇化”单独列为主要任务,加之发改委等决策部门释放出加速城镇化的信号,与城镇化息息相关的土地流转,也成为舆论热议词,土地流转也被广泛认为是城镇化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后,则是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四年多来的实践。
这四年多来的土地流转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未来城镇化又有什么启示?
去年,由《第一财经日报》支持,山东大学“农村之光”调研组经历4个多月时间,行程1200公里,访谈百人,并辅之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分别位于鲁北、鲁中和鲁西南的德州、淄博和济宁三地的土地流转进行调查。
基于发放600份问卷、有效回收569份问卷的统计数据,来自于上述三地一手调研显示,土地流转不宜“一刀切”,而是应根据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另与时下流行观点不一致,调研显示,土地流转未必就一定能带来“规模效益”。
鲁西北三地比较
相比于以往针对山东省土地流转的调研――多将一个县区作为重点调查对象,且所调查范围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山东半岛地区,此次调研组将调研样本地选择在处于鲁中西部地区。
在鲁中西部地区,虽然存在大量土地流转需求,但并未产生相应的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也是因此,调研组通过对鲁中西部地区农户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土地流转迟滞的原因,试图填补相应领域的空白。
2012年7月25日~8月4日,调研组先后调研了德州、淄博、济宁三市八地,访谈对象不仅涉及德州市庆云县农业局经管站站长、东辛店镇经管站站长等政府人士,同时也对当地农民做了大量访谈。
调研显示,农村土地流转现如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地在推进土地流转时一般以试点的形式进行。而此次调研中重点走访的试点地区中,以德州市庆云县东辛店镇大李村、淄博市沂源县安乐官庄、济宁市微山县大辛庄最为典型。
大李村为兴建蔬菜大棚,采取土地置换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安乐官庄通过与银座集团签订协议,集中流转土地建成乌克兰大樱桃生产基地;大辛庄则经由村组织协调,由一户承包全村土地。
根据以往调研经验,为避免被访者“财不露白”的心理,低报收入水平,调研组在庆云地区对收入问题采取了了解家庭情况后自行核算的方式,而沂源和微山地区则采取请被访人直接填写的形式。
调研结果显示,庆云地区的户均收入,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受访者,而直接填写的方式,对样本真实状况有着更真实的反映。
地处鲁中山区的沂源拥有最小的户均土地面积,但是由于主要种植经济果树,亩均收入位于中游。种植经济果树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都有较高要求,使得兼业较为困难,因而沂源地区的农业收入比重最高。
处于鲁西南地区的微山县湖多地少,当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用卡车或船只运输煤炭收益很高。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使得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农户兼业现象十分普遍。
位于鲁北地区的庆云县平原较多,户均耕地面积最大,同时,由于种植大棚蔬菜的拉动作用,亩均收入也高于果树和粮食作物种植。
种植粮食作物所需劳力减少,庆云县的兼业现象也十分普遍,农村“空心化”现象非常明显。
另根据问卷数据对土地流转户的统计,上述三地流转户的比例超过一半份额,占据54.1%的比例,这意味着,调研地区的土地流转参与率都达到了接近半数的水平,表明土地流转这一调节生产资料配置的行为已在农村中广泛开展。
土地流转农户样本
本次调研的569户农户中,有300户参与了土地流转。其中,81.3%的农户为自愿参加,其余的56户农户为非自愿转出,主要是由于建设征用土地而被迫放弃承包权。 而土地流转后各群体的土地拥有量发生了很大变化。
调研显示,受访者中自愿转入的农户平均每户转入了5.26亩土地,最大值为16亩,而自愿转出的农户平均转出了2.7422亩土地,最大值为13亩。流转后,自愿转入的农户户均土地达到8亩,是未流转土地户的近3倍,而转出户则仅存不到1亩耕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1-16/5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