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坚持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村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和保值增值,为实现强村富民奠定坚实基础,有效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出积极探索。
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中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中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
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着力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我省立足“保运转、壮实力、强服务”,不断强化村级组织“统”的功能。“保运转”:为解决村级组织无经济来源的问题,省财政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保障村级三项资金(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标准从最初村均补足6万元并逐年提高到目前村均12万元。同时,为减轻村级债务压力,去年省里安排3.5亿元,帮助省定1011个经济薄弱村化解村级债务4.41亿元,今年又安排3.2亿元,有力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壮实力”:今年我省各级财政投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7亿多元。全省按照“制定一个规划、健全一套机制、建设一批项目”三个一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休闲观光型“五型经济”。“强服务”:为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问题,自2001年起在全国率先推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到2010年底,我省累计实施村级公益事业项目2.45万个,省以上奖补资金近13亿元。同时在全省所有行政村统一标准建设为农服务中心。
发展“三大合作”,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稳步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一方面明晰和界定产权;另一方面让农民持股、按股分红。目前全省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3100多家。二是积极探索农地股份合作社。到2010年底,全省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农地股份合作社1800多家。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开展“四有”、“五好”示范合作社创建工作,实施“苏合”销售合作联社、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三件实事”建设。加大财政扶持,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近5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3家,列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总额居全国第六位。
探索三个集中,着力推进“三化同步”我省苏州、无锡等发达地区率先推行工业向园区、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三集中”,加强村庄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鼓励农民带股带保带房进城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耕地面积,是基层对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益探索。
激活生产要素,着力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我省围绕“稳定承包关系、推进土地流转、增加科技投入、培育现代农民”四个重点内容,全面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巩固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四是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
我省在探索创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重点、民主监督为保障的“三资三化”管理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基础,扎实推进制度化管理一是探索建立产权登记制度。苏州、扬州、南通等地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产权登记工作,南京市开展产权登记证抵押贷款,新沂市探索农村“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有效促进了集体“三资”的市场化经营。二是落实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规范财务开支审批。三是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海门市培育村整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80万元,建设2800多亩的钢架大棚,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0多万元。四是完善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常州、淮安等地统一制定资源发包经济合同样本,各村合同统一由乡镇经管站归档保管。
抓落实,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推行“一协议两证三统一四不变”:签订一份村账乡镇代理协议,印制农村会计上岗证和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结算凭证,实行资金管理、集中记账、档案管理三统一,确保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不变。二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运营。全省近42%的乡镇开展集体“三资”经营服务,当年实现盈余3.5亿元。三是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2010年全省近97%的乡镇开展农村审计,审计近1.5万个单位,审计金额近800亿元。四是规范村级举债行为。全面建立债务台账,明确要求财政涉农项目,必须足额安排资金,不得要求村级提供配套资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2-28/5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