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为什么粮食连续增产粮价还上涨


    从2003年到2010年,玉米的产量年平均增长6.4%,而用于饲料的玉米消耗年平均增长4.1%,用于深加工的玉米消耗年平均增长19.4%。需求快速增长,供需关系趋紧,是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2003年到2010年,玉米价格上涨77.4%。

     三、成本增加不断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近些年我国粮食增产的过程,也是成本大幅提高的过程。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2003年尿素价格出厂价约1400元/吨左右,现在大部分地区达到2100元左右,上涨50%。国产磷酸二铵价格由每吨1700元,涨到3400元左右,上涨约1倍。柴油价格由每吨2700元上涨到7000多元,上涨超过160%。2003年到2010年,化肥价格指数上涨60.2%,农药价格指数上涨20%。

    二是投入增加多。粮食生产在高产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增产,需要增加物质投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这些年,不论是化肥、农药等产量,还是农民使用量都在增加。

    三是劳动成本增长快。2003年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只有700元左右,2010年全国农民工月平均工资达到1690元,增长139%。过去农村劳动力多,农业用工价格比外出务工价格低,现在农村劳动力少,农业用工季节性强,用工时间短,农业用工的价格要高于一般务工价格,农忙季节农业用工报酬甚至数倍于务工工资。过去农民不将自己的劳动计入成本,现在打工机会增多,农民的成本意识明显增强,隐性成本变成显性成本。过去种地主要靠家庭劳动,现在主要靠机械作业,机耕、机收等生产作业都要直接支付现金。据统计,2010年与2005年相比,农业生产服务价格指数涨幅达46.8%。

    投入增加和农业要素价格的上涨,造成农业生产总成本大幅上升。从2003年到2010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主要粮食平均亩成本由377元增加到672.7元,增长78.4%。其中,玉米的亩成本更是由347.6元增加到632.6元,增长82%。粮食成本上升的幅度超过了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

    四、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上涨有一定带动

    我国三种粮食的进出口份额都不大,但进出口对国内市场仍具有明显的影响。每次粮食进口或出口的消息,都会在国内期货市场引起较大反响。美国农业部每次发布农业报告,都会对国际粮食期货市场产生影响,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的波动。因此,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看待我国粮食价格变化,决不能脱离国际市场环境。

    各国在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间都建有不同形式的“防火墙”,大多数国家粮食价格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国际市场。我国具有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和较强的调控手段,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际粮食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但国内粮食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保持基本一致。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除了在几次暴涨后出现阶段性回落外,总的趋势是不断上涨的。目前国际市场稻谷、小麦价格比2005年底上涨70%左右,玉米价格上涨160%。

    五、目前我国粮食市场正处在一个涨易跌难的阶段

    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涨有跌,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一个常态。但是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一定阶段和条件下可能出现只涨不跌或涨多跌少的情况。我国目前粮食市场正处在一个涨易跌难的阶段,对此,应有充分认识。第一,粮食生产成本是一定的,农业生产的特点也决定了不存在某些生产者生产成本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情况。一旦价格低到影响生产,产量就会下降,未来价格就会回归,因此,粮食价格是有底线的,农民、企业对粮价都有一定的预期。第二,粮食供给能力受耕地、水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短期大幅增长,而目前我国粮食市场需求是稳定的或者是稳定增长的,因此,粮食供过于求造成价格下跌的情况较难出现。第三,粮食具有耐储存性,当价格低于预期时,农民会选择暂缓出售,等待合理的价格,加工企业也会增加库存,这就会避免价格的回落。过去由于粮食收购的季节性、农民对种粮收入的过度依赖,以及收购主体事实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农民往往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被迫出售粮食。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和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农民在价格博弈中主动权增多,这有助于避免农民以过低的价格出售粮食。第四,粮食价格长期上涨趋势得到各方面的认同,有不少学者认为,全球正在进入高粮价时代,这为粮价的只涨不跌或少跌提供了良好氛围。第五,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市场粮价走势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2004年国家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8年开始,国家每年都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到2011年各品种的提价幅度比2004年均超过40%,最高的粳稻提价幅度达7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饲料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