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粮食缺口逐步扩大 超级稻难抵外粮入侵


  耕地减少、化肥滥用、国产种子疲弱……都是未来中国保障粮食安全要迈过的几个“坎”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唐山 河北唐山的芦台农场,几百亩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阵风过来,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滚,村民张之安看着沉甸甸的稻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心情。虽然稻田还要有过几天开镰,但现场农业专家估计他家的稻田亩产将达到1000斤以上,更让他高兴的是这200亩水稻既没施化肥也没打农药。

在其他水稻种植区,收割工作已经陆续开始。随着粮食粒粒归仓,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农业部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粮食实现连续“八连增”,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不过让人有些疑惑的是,粮食连年增产,中国的粮食进口并没有减少。继大豆之后,中国对玉米的进口量激增,今年7月份,中国一次性向美国订购了53.34万吨玉米,超过美国政府方面预估的今年中国从美国方面进口玉米的总量,8月玉米进口量达到24.45万吨,创10个月来单月最高水平。

粮食缺口逐步扩大

从去年开始,中国成为了玉米净进口国。有专家预测,中国玉米缺口不断加大的现实将维持相当长的时期。

卓创资讯农产品市场分析师孙光梅给记者解释,这两年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很稳定,玉米需求量激增主要是深加工所致。

目前中国玉米1.7亿吨的年度消费量中,65%用于饲料养殖业,35%用于玉米深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淀粉、酒精等领域。

孙光梅说:“如果深加工企业继续扩张,争粮现象仍将较突出。”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玉米进口将进一步扩大。

玉米进口增加,不得不让人想起大豆的悲剧:从自给自足到放开进口,中国的大豆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就丧失了市场的话语权。随着玉米进口量屡创新高,不得不让人担心玉米是否会重蹈大豆的覆辙。而玉米的进口量激增又会进一步削弱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

近些年,我国的粮食基本保证自给自足,粮食缺口在5%左右,不过,粮食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

2011年,南开大学受教育部委托,深入调研后发布了我国粮食供需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中国总人口将保持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600万人。按200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399公斤测算,仅满足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就需要每年新增24亿公斤的粮食供给。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直接粮食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增加。以2009年总人口为基数,按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肉类消费计算,需新增粮食供给52.9亿公斤,相当于2010年新增粮食产量(156亿公斤)的34%。

在需求上升的同时,我国耕地面积却不容乐观,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消耗了大量土地,耕地面积被占用现象屡禁不止。农村种粮的劳动力也不断减少和老化。

去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曾指出,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粮食产需缺口的扩大。

而随着国际粮价波动加剧,中国对于粮价话语权又比较弱,靠进口粮食来补足缺口显然不是上策。

增产需要动力

在粮食需求增加、耕地面积萎缩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不断提升单产,被认为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9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稻亩产达到926.6公斤,创下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超级稻为什么对中国很重要?主要原因还是我国人多地少,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迫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表示,粮食单产技术虽然已经突破,但是,要想大面积推广却有现实的难题。

他介绍:“超级稻全面推广需要很多配套条件,比如土壤、灌溉、肥料等,都有严格标准,普通农民不可能投入这么大,一般农田也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要大面积推广不太现实。”

一般而言,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种、密、保、管、工”八个方面,以土为例,我们国家的稻田以中低产田居多,而现在试验田都是肥田,因此需要将进行土壤改良,这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农民有这个时间不如去打工。”郑风田说。

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程式也坦言,该品种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验收的湖南境内推广,由于全国水土、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大面积推广还有相当的难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化肥 种子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