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学子难入名校折射教育不公


  全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结束,在河南有62名考生被保送到清华、北大,其中没有一人来自县级和乡镇中学。

  在陕西,北大、清华今年计划招收236名学生,而西安的一所重点中学就贡献了84人,占三分之一强。这些考入名校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城市学生。

  以上两组数据说明,时下,中、西部省区的农村学子进入名校比起城里学生要难。如果有人质疑,请看来自高校的统计。

  有媒体报道,1978至1998年,北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约占三成,而新世纪以来,考上北大的农村生源只占一成。而清华大学去年来自农村的学生只占17%。即使是“农”字号打头的中国农业大学,去年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也仅占28%。同一年,全国高考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高达62%。

  数据和事实展示出这样一个现实:如今的名牌大学开始沦落为城市人的大学。

  在国外,大学是最能体现公平的地方。国内一等一的名校却何以如此呢,一些内部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复旦大学一位负责招生的教师表示:当下,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门槛确实有些高。相当一部分报考名额直接投放给了各地重点高中,自我推荐的条件一般也要求省级示范高中学生。

  而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负责人则认为,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

  显然,不管是在名额投放上有意无意轻农村重城市,还是招生制度让高校无从选择,客观上名校中城市学生数量远大于农村学生应该是无可争议的现实。而这种事实在暴露高招制度缺陷的同时,也暴露出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平、不均等。其实,这种不公平、不均等早已从高等教育延伸到了学前教育。

  如果把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算做教育的一个完整过程,那么无疑我国现存的教育资源分配从起点、过程到结果都存在明显不公。

  以学前教育为例,我们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目前,广大农村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不到40%。除了经济原因外,最主要的就是农村缺少幼教,缺少学前教育的基本场所幼儿园。如果把学前教育算做教育的起点,那农村孩子无疑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截。

  再来看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无论东、中、西部,教育资源无疑优先集中在城市,不管是师资还是软硬件投入,一座城市中、小学的投入都是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于一个农村中、小学,而各种改革性质的素质班、兴趣班、特长班也都是从城市搞起。毋庸置疑,在如此种种便利条件下,城市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好于农村学生。

  接下来看高考,由于重点、名牌大学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地区,这些高校明显招收本地生源的比例大。以北京为例,清华、北大投放北京的名额远远大于河南、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而文体特长、奥数等一系列加分优惠也几乎成了城市学生的专利。

  民生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焦点。当下,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也可以算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吧。

  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当前,整个教育系统要大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和城镇孩子缩小起跑线上的差距;第二要不断地均衡分配高考录取指标;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要适当增加中西部地区、偏远农牧村的招生指标;第三要推行真正意义自主招生,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对来自不发达地区和家庭情况比较差的学生,同等条件下一般都是优先录取,或者加分评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数据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