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海外种地中国粮企争夺定价权


   如果细数被外资主导控制的行业类别,外资控制高达85%的粮油行业必不可少。目前,ADM、嘉吉、邦基、路易达孚四大粮商和益海等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从农作物种植、食品加工到食品销售终端的完整而庞大的产业链,垄断了我国80%左右的进口大豆货源,且外资企业正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进入我国粮油市场,控制了我国5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事实上,我国在国内尤其是国际粮油市场定价权的缺失由来已久,而现在,这一窘境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跟国内的钢铁企业去海外买矿一样,我国粮油企业也逐步走出国门以获取国外的产地资源。4月6日,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粮集团”)对外正式公布将投资25.03亿元在巴西购买土地建设大豆生产基地。重粮集团的目标是3—5年后,其生产的食用油不仅能满足重庆市场需求,还将销到国内的其他市场。

   面对难以撼动的外资主导的粮油市场,中国粮油企业并没有退却,而是迎难而上,试图在掌握产业链上游资源方面有所突破,缓解我国大豆、棕榈、油菜籽等粮食的缺口,并谋得在粮油市场中的话语权。

  力争上游

   谷物分析机构Celeres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巴西2010/2011年度新作大豆已收割完成77%。这其中就有归属于中国企业的大豆。

   “这一季,我们的收割任务快完成了。”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地农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作为最早去巴西开辟大豆种植基地的中国粮油企业,福地农业于2007年分别在托坎廷斯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购买了1.6万公顷和1000公顷土地。

   “2008年8月,我们正式到巴西开垦耕地,试种大豆、旱稻6300亩。”福地农业巴西项目负责人权学刚曾表示,2009年4月份开始收获,基本取得成功。

   手里无粮,心里发慌。因为不控制大豆、棕榈油等粮油产业链上游的种植环节,国内的粮油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粮油市场的大幅波动,价格的每一次上涨都牵动着国内粮油企业的心。

   “我国粮食供求长期以来均处于一种偏紧的状态,且存在着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本报记者表示,就品种结构而言,小麦、稻谷、玉米几乎能实现自给,但大豆的缺口较大,对外依赖性强,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数据统计显示,从2008年的374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再到2010年的5480万吨,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而国产大豆每年的产量仅在1000万吨左右。

   油脂也好不了多少。我国油料油脂的自给率较低,仅为38%左右,随着国内食用油消费市场的拓展,食用油对外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其依存度甚至高达60%以上,其中棕榈油过去更是100%依赖进口。2010年中国进口棕榈油593万吨,最近10年里,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年均增长8.5%。

   打破我国棕榈油完全依赖进口格局的是一家天津的民营企业。2006年,天津聚龙集团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开辟了总面积为2.4万公顷的两个棕榈种植园,截至2009年底,第一种植园已获得丰收。

   周思然认为,面对我国粮油存在缺口及不平衡问题,国内企业选择“走出去”这个方法是合理的,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企业对大豆、棕榈油的过度依赖局面,保证了原料供应的稳定。

   然而,他也指出,我国油脂加工行业整体实力提高的效果还不足以显现出来。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重粮集团300万亩与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的25.2万亩巴西大豆基地全部建成后,年产大豆将达65万吨左右(以亩产大豆0.2吨算)。即使所有大豆都被输送到国内,也只占5000多吨进口大豆量的1%多一点。

   同样的,聚龙集团2万公顷的棕榈园年产大约在5.4万吨(以每公顷产2.7吨棕榈油算),也不到我国进口棕榈油量的1%。

   “从数量上看,现在走出去的企业还很少,海外的总量也很小,所以对国内市场及行业的影响还不明显。”在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油料行业分析师陈丽娜看来,缺口的减少与不平衡的打破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衡量。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在国内油菜籽、大豆等油料产量本身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其种植面积与产量甚至出现了下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土地 棕榈油 油菜籽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