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粮食局称北方干旱未对广东粮食供应和价格造成影响
前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了扶持粮食生产的10条措施,包括扩大粮食生产补助范围、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含金量大”的举措。昨日,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
新春伊始,持续干旱、物价上涨,让我国粮食市场处于风口浪尖中。
记者从省粮食局获悉,为落实“国十条”,广东正在制定地方贯彻措施。有关负责人称,广东粮食自给率低,外采粮食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加上广东目前库存充足,北方干旱未对我省粮食供应造成影响。此外,广东粮价调控成效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估计粮价短期内波动不大。
内外价格上涨催生粮价压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一直重视粮食安全并连续7年实现粮食增产。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物价上涨加快,涨幅都在4%以上,加上国际粮价走高,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供给和价格稳定的双重压力。
食品价格的上涨是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而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比较多。从国际市场上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豆、小麦、玉米等期货的价格涨幅在30%-50%,加上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目前多数农产品价格还在快速上涨。从国内市场看,消费增长和成本增加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此外还有农资价格的上涨,流通费用的增加,农业劳动成本的提高等因素在影响。
农业专家表示,今年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跟踪监测的全球粮价指数创下199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预测今年全球农作物的产量也将减少2.15%。粮食产量紧缺,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都在传导和推升国内农产品价格。
夏粮生产最大困难是干旱
除了物价上涨的压力,旱情也在持续影响粮食生产。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华北大部、黄淮和江淮北部降水持续偏少,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8省冬小麦主产区等地旱情严重,甚至出现冬春连旱的苗头。
农业专家指出,以往粮食增长主 要 靠 秋粮,但今年基础提高,秋粮增产难度增大。要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夏粮很关键。“目前夏粮生产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干旱。”温家宝指出。
目前小麦受旱的面积大约1亿亩,占8省播种面积的4成多,而8省小麦面积占全国的八成以上,对全国粮食收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9日至10日,北方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降雪。但农业专家表示,此次降水对缓和旱情作用有限。
在昨日的全国粮食生产会议中,对当前旱情判断也是旱情还可能发展。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柯宗建预计,后期这些冬小麦产区气候仍以降水偏少为主要特征,抗旱促粮不能掉以轻心。“此外,部分地区抗旱水源不足,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又因为柴油、水电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抗旱的成本增加,影响农民抗旱投入。”
调控措施或成粮食丰收“及时雨”
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和自然不利条件作用的情况下,多位专家表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调控措施的及时出台,或将成为力保全年粮食丰收,关系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及时雨”。
据了解,由于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的自给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将力保中国自身的粮食供应。此外,中国粮食产量已首次实现“七连增”,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砝码。
农业部有关人士表示,从扩大抗旱补助,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表明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物价的着力点,已从此前单纯北方小麦产区的抗旱,扩大到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扶持,实现了从“单纯抗旱”到“综合促粮”的转变。
“这是一套政策组合拳,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说。
“与过去灾后救助不同,这次是灾前补助,是真正的未雨绸缪。”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新增的几种抗旱补助,是我国继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之后的新政策,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惠农促粮政策体系,意义深远。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在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的背景下,依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这透露出强烈的经济信号:国家不会通过打压原粮收购价来稳定物价。“此外,由于国内外粮价均处于历史高位,加之大量粮食库存和抗灾成效的显现,预计今年我国粮价呈现‘温和可控’的波动态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2-11/5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