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国家粮食安全砥柱亟需强固


  1.树立“包容式”调控思路。当前需要逐步地、合理地提高粮食的价格水平,稳定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以增强其发展商品粮生产的积极性。对于这些商品的价格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和驾驭,使其价格保持基本平稳。对于粮食,要继续坚持和健全粮食托市收购价格,继续完善粮食贮备制度,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主渠道” 作用,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于猪肉和食用油,要健全和完善贮备制度,并及时做好吞吐,发挥其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同样,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加强监管,确保发挥更大的宏观调控作用;二是“托市粮”不允许进行市场自由经营,而是按照国家规定,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实行公开竞价拍卖销售。

  2.创新“均衡式”调控方式。一项调控措施往往具有“两难”性,需要创新“均衡式”调控方式。通向“均衡式”调控的途径在于: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销基本均衡和供求均衡。特别是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谷物品种的供应,要坚持依靠国内为主、国际市场为辅的方针;猪肉和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结构要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做到“适销对路”;在积极发展民族大豆产业的同时,根据需要进口国际市场大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对大豆和大豆油的需求。与“均衡式”调控相适应,必须健全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减少物流成本。总之,要通过“均衡式”调控方式,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与销、供与求、城与乡、市场布局与居民消费之间相互协调与配合。

  3.健全“数字化”市场监管制度。所谓创新“数字化”监管制度,就是建立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基础上,制定管理措施,并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以及宏观调控实现规范化管理。市场的准入性审批权,是“针眼”式宏观调控手段,应由政府严格控制。对各类粮食等农产品市场,要通过信用管理和信息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形成信用化、信息化的高手段管理新体系。

  4.发挥“对称性”信息导向。在现代社会和现代市场环境下,信息的导向作用迅速而巨大。要驾驭粮食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必须注重利用“对称”的信息手段,防止和避免信息误导舆论和市场。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及时、准确发布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以“对称性”的主流信息,正确导向市场价格。

  5.加强“防范性”对策措施。对市场加强“防范性”对策措施不可或缺: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和制度。二要对于大米、面粉及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在必要时实行市场最高限价,以确保市场平稳和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三要完善小宗农产品监管法规,提高农村经纪人素质,规范流通领域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使之更好地、更有效地为农产品流通服务。四要兴利避害,严格防范可能来自国外的风险,包括伴随投机资本而生的输入性通胀的风险;跨国粮食垄断集团制造“陷阱”的风险;国外转基因种子对国内种子市场渗透的风险等。总之,必须加强防范,消除国外垄断粮商蚕食中国粮食产业和控制中国粮食市场的风险。

  第六,树立科学消费观,创新“健康膳食”模式

  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内涵,如何维持和增进居民健康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为了人类的健康,必须树立科学消费观,采取“健康膳食”方式。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不是指具体的食物,而是指一种“膳食方式”——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餐饮方式。积极倡导“健康膳食”,既可收普及“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之效,又可得普遍节约粮食和其他食物之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是大有裨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大豆 耕地 建设工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