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转非"回头难 07年9月至今仅1000人"非转农"


  每位村民每年有300元钱的“红包”,到了老人节,还可以根据年龄段,领取6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过节费,而且完全不必为日渐高企的房价担心 ,吃的也便宜……这是即墨市环秀街道郭家巷村的“福利”。不过,在青岛,这还不是待遇最好的村子。

  随着城市房价 、物价的一路飙升,“逃离城市”已成时下流行语。然而,当年那些费尽周折实现了“农转非”的部分人,却发现如今想回农村都回不去了。记者了解到,自 2007年9月1日开始,青岛市仅有1000户符合户口迁移标准的市民,把户口落到了农村。那么,户口的“回归”究竟有多难?在“返乡”的大道上,又有哪些故事?

  ○十年前,人人想做城里人

  各显其能,只为进城去

  10余年前,很多人在为实现“城里人”梦想而忙碌。求亲告友费尽周折,或买学籍 、或买房而转为非农业户口。在当时,谁家的孩子通过高考成为“城里人”,更会吸引来全村人羡慕的眼光。

  买户口,只为娶个媳妇

  38岁的焦先生原是即墨市农村人,1995年户口实现了农转非。“其实我当初费尽周折转户口 ,就是为了在城里成个家。”11月27日晚,焦先生向记者坦言,他18岁初中毕业后,来到城阳区帮着亲戚们在市场上做生意,很多人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但每当女方知道他是农村户口就连面都不肯见。一心想在城区成个家的焦先生,最终花光多年积攒的5000元钱,如愿托关系把户口迁到了城阳市区。

  买学上,间接成城里人

  即墨市龙泉镇的孙女士今年31岁,每天下地干活、喂鸡干家务,和村里其他妇女看上去没啥区别,但她其实是城市户口。孙女士从小羡慕城里人生活,1996年中考结束后,成绩并不理想的她托关系花钱入读即墨市大信村镇一家职业中专,户口同时转为了非农业户口。

  3年中专读完,孙女士并没有顺利找到工作,因此她便想在城里找个对象,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买房子,全家“农转非”

  2000年,莱西市城区刚开发了一个楼盘,只要买房子就能把户口落到城里去。家在莱西农村的陈先生东拼西凑花了4万元钱把房子买下,终于让全家3口人都成了城里人。

  陈先生和妻子很快在企业里找到工作,每月每人能赚600多元钱,收入比在农村高了很多。但是,城区里米面和蔬菜都需要花钱买,吃穿也比在农村讲究,加上孩子的借读费,花销很大。夫妻两人的收入仅能维持生活。

  ○十年后,城镇户口成“累赘”

  买不起房,只好回村住

  如愿成为“城里人”,焦先生和孙女士们的生活却并不如愿。当初农转非时的荣耀如烟云而逝,城镇户口随之带来的就业难、生活成本高等问题,却让他们长久陷入无奈和困惑。“现在我的城镇户口连鸡肋都比不上,真后悔当初这么傻!”记者采访时,一名早年户口农转非的市民感慨地说。

  再怎么攒也买不起房

  焦先生苦笑着告诉记者,等自己成了城里人,城区的女孩找对象却已不光看户口,还要求男方有房子。当时买一套房子要四五万元钱,这对刚进城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工资和积蓄逐年增长,但怎么也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焦先生在城阳找对象安家的梦想最终破灭。一直到31岁那年,他才和家住棘洪滩街道的妻子相识,两人借住在老人留下的几间平房里,最终仍在农村安下了家。

  想嫁到城里的孙女士,遭遇和焦先生差不多。她毕业后一直没能在城里找到对象 ,27岁那年,已成为大龄青年的她,只好不情愿地嫁回农村,重新摸起锄头。婆家没有因她是城镇户口而高看她,反而因她不是农业户口分不到地,而对她有些不满,她只好加倍干活来换取婆家的好感。

  “城市生活并不轻松”

  早年间从胶州搬到青岛城区的李先生,提起自己的非农业户口也感慨不已。李先生今年40多岁,也是少年时考上青岛一所中专而成为了城里人。在城市里娶了媳妇安了家,但李先生生活并不幸福。“夫妻俩双双下岗,靠打零工供应孩子上学,真不如在农村住!”李先生扳着指头告诉记者,一家人吃饭、水电费和孩子学费,再省吃俭用,一个月也需要1000多元钱,尽管一省再省,生活仍捉襟见肘。为了增加收入,李先生还找了份晚上在小区看门的工作,每月值15个夜班,能多赚600多元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回归 蔬菜 农民群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