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大豆玉米比价成为豆油炒作核心题材


  随着中美新豆开始上市,丰收的产量成为现实,不过美国大豆出口一直良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量带来的利空压力。由于缺乏新鲜的基本面信息指引,且外围经济环境变数已经不大,市场的关注焦点已经离开豆类自身和经济层面,而是寄期望于周边农产品,欲从中寻找新的炒作题材和操作依据。在南美刚刚开始种植、北半球刚刚开始收割的新鲜指引信息缺乏的“真空时段”,玉米对豆类的影响成为了炒作题材。


一,国际大豆缺乏指引性信息


目前,美国作物产区已经开始收割,虽然距离普遍收割仍需一周时间,但美国丰收已经定型。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大豆单产达到44.7蒲/英亩高位,而在面积增加状态下,大豆产量也达到创纪录水平的9479万吨,不过出口量预期较为理想,使这一高产量对市场的压力减轻。


近日,南美地区大豆也已经开始进入播种季节,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巴西农户早早采购了大豆播种所需的生产资料,因并不着急出售和预售大豆。截至目前,巴西农户出售了87%的陈豆,低于去年同期的92%水平,同时,明年产新豆的预售比例仅仅维持在14%水平。


二,棕油对油脂失去指示作用


夏秋季节,国内外棕榈油市场常主导植物油行情。不过最新数据来看,马来西亚8月毛棕榈油产量较7月的152万吨,增长5.7%,达到 161万吨。8月毛棕榈油出口却较7月意外下滑,幅度达到18%,处于121万吨。截至8月末,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较7月明显增加,并达到172万吨,为今年2月以来最高水准。而9月前半月时间,马来西亚意外的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了20405吨棕榈油。


马来西亚船运调查机构SGS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9月前15日,棕榈油出口为632450吨,较8月同期出口的592094吨,增长6.8%.而另一船运机构ITS所预估的9月前半月出口数据为653077吨,较8月同期出口的619435吨,增长5.4%.


以上数据的多空对峙,不得不使棕榈油市场交易的谨慎心态增强。同时,未来我国各地气温将逐渐转凉,棕榈油对豆油等市场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其也将失去传统夏季那样偏强的指示作用,市场继续对其进行炒作已经意义不大。


三,玉米与大豆比价主导市场


由于大豆产量基本得到确定,且豆油等品种缺乏直接性信息指引,于是市场开始关注未来可能改变供需基本面的一些因素。于是,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受到了投机基金,以及投资商的关注。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主导了豆类期货市场,进而影响豆油价格与交易。


根据零利润公式“玉米价格×(玉米/大豆单产比值)×(大豆/玉米种植成本比值)≈大豆价格”,美国农业部大豆、玉米的单产数据,以及笔者跟踪的种植成本,计算得出今年美国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应处于2.078附近。从大豆玉米比价图上可以看出,美盘玉米与大豆的比价一直在向正常区域靠近,截至9月15日收盘,美盘主力大豆与玉米合约比值为2.092,已经接近正常比值,两者未来的同向性运行将更家明显。
然而,就美国玉米而言,因其单产降低,且玉米出口增加,加之国际小麦等谷物减产,均对玉米市场构成支持,其投机基金已经大举进驻玉米市场,于是美盘中玉米价格较难形成实质回落,于是其对大豆的支持将增强。


而另一方面,玉米与大豆的比价,实际影响的是未来油料与谷物面积之间的争夺。由于玉米价格飙升,这很可能使明年春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出现下滑,而同样,棉花、小麦等价格的持续大涨,也可能从大豆种植区抢夺部分耕地,这便意味着大豆价格必须跟随,才能确保耕地规模及明年产量供应。


从最近时间市场对豆类、油脂类信息的反映看,供需基本面信息的指引作用较为平淡,而可能左右未来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大豆玉米间比价关系则主导市场。正因如此,国际大豆、豆油等现货销售价格一直跟随玉米行情而未有下降,这使我国进口的相关成本维持在较高位置,而出于稳定未来利润考量,厂商对豆油、豆粕产品的挺价成为必然。不过这仍只能被看做是玉米对豆类市场影响的一个延伸,于是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玉米行情,尤其美盘期货盘面动向,需要豆油厂商加以关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玉米 棕榈油 豆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