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玉米供求紧平衡静候回调买入


近期玉米在东北地区早霜威胁以及2009/2010年度国内期末库存紧张的双重刺激下,期价增仓上行,涨势可观。但是8月份食品通胀率高企带动国内CPI 同比上涨至3.5%,高通胀下农产品面临进一步的政策调控风险。而三季度猪肉上涨幅度已经十分可观,后期空间有限,进而影响饲料消费需求。目前玉米价格上下两迷茫?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

玉米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低位

根据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预计2010/2011年度全球玉米消费增长率为2%,产量的恢复性增加只是弥补了期初库存的减少。2010/2011年度库存消费比位于近30年的低位。历史来看,2007 /2008年度由于世界粮食减产,库存减少,导致谷物价格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当年的库存消费比正处于历史最低位。

9月份报告显示:美国玉米单产均值为162.5蒲式耳,较上月预测下调2.5蒲式耳。预测美国2010/2011年度玉米产量为131.6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下调 2.05亿蒲式耳,但仍为创纪录水平。价格上涨导致饲用需求量及调整用量减少,本月预测美国2010/2011年度国内玉米需求量下调1亿蒲式耳。预测美国玉米结转库存下降至11.1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减少1.96亿蒲式耳,这将是自2003/2004年度以来最低水平,而库存消费比将降至1995 /1996年度以来最低水平。预测农场季节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4到4.8美元,上月预测为3.5至4.1美元。

国内玉米进口量仍将上升

中国国内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导致的肉类需求大幅增长,养殖行业急剧扩张。另外,淀粉以及乙醇等玉米深加工行业不断发展,今年国家取消了玉米淀粉及乙醇的出口退税政策,玉米需求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而供给方面,由于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增加产量绝对值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另外,虽然我国2010年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1.3%,但是由于吉林、辽宁等地在7月下旬受到特大暴雨侵袭,局部地区出现了内涝,玉米倒伏,部分低洼地块玉米可能会减产。另外,9月12日—16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将陆续降温4℃—8℃,局部地区降温幅度达10℃—12℃,9月的冷空气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渐增强。从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即将到来的早霜将对当前东北玉米等作物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倘若出现早霜,玉米将因低温停止生长,直接导致产量下降。我国以前一直是玉米的进出口国,但是由于去年粮食减产,我国开始进口海外玉米。预计2009/2010年度进口100万吨,据美林银行预计,2010/2011年度中国可能进口至少230万吨玉米,有望连续第二年维持玉米净进口国地位。而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在近日发表预测中更称,中国未来五年将把玉米进口量从本年度预期的100万吨提升至1000万吨。需求稳定增长的同时供给出现缺口,将导致2010/2011年度玉米的缺口加大。

国储玉米成交剧减

近期市场上关于国储玉米殆尽的传言不绝于耳,玉米价格的过快上涨也引发了市场囤货投机的热情。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对玉米市场的调控力度可谓史无前例,尤其是9 月3日,有关部门再度修改东北国储玉米交易细则,要求对参与企业的资格进行层层审核,使得近来东北地区的国储玉米拍卖成交结果持续惨淡,进而压制现货玉米价格的上行空间。
 

9月7日举行的东北国储玉米竞价交易会上,计划销售量97.46万吨,实际成交18.36万吨,成交率18.84%。对比上周的成交情况来看,本周的拍卖成交均价与上周相同(均为1618元/吨),但成交率却比上周的33.05%跌14个百分点,创下今年东北国储玉米拍卖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从近两周拍卖粮源的构成情况来看,2009年产的玉米占据了极大的比重,而据一些东北市场人士反映,由于2009年东北玉米质量普遍较差,且国储拍卖也不能提供样品进行检验,因此一些企业对这批玉米的采购积极性十分有限,多数持观望态度。

短期由于国储抛储量以及频率升级,导致现货市场抛压加大。目前广东港口玉米库存约在35万—40万吨之间,预计9月份,广东港将有3—5船美国玉米到港,短期内广东港玉米供应充足。存货充足、到货集中加上政策调控导致部分贸易商积极出售手中余粮是拖累当地玉米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眼下,广州港内猪料玉米成交价继续走低,在2070元/吨上下,较上周回落20— 30元/吨。

饲料消费需求保持平稳

临近双节,中大猪存栏比例逐步上升,加上前期国家连续数次收储冻猪肉,猪肉一般有4个月保质期限制,收储冻猪肉也有轮储压力,后期养殖市场会相对平稳。新一轮生猪疫情对于母猪存栏水平的影响同样值得引起关注,如果秋季高热疫情继续蔓延,母猪死亡率上升,将对中后期生猪供应量形成限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预测 猪肉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