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国内粮价短期内不会大涨


  看天吃饭,人算不如天算!这句农谚似乎正验证着当下的全球粮食市场形势。

  近期,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及欧盟部分国家小麦产区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多数产区产量大幅下滑,在小麦减产预期下,近期国内外期货市场小麦期价强势尽显,美麦指数直逼2008年历史天价,国内小麦期货日前更是创下2499元的历史新高。

  “全球粮价高涨潮流会不会席卷中国?国际粮价上涨能否传导到中国粮食市场?”面对市场上的担忧,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出现国际市场粮价的全面上涨,即使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幅较高,也不会对国内粮价造成明显影响。

  小麦国际价格不会向国内粮价传导

  针对市场上的种种传言和担忧,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这轮粮价上涨主要是由近期市场炒作题材增多、炒作加剧引起的。

  虽然部分小麦主产国因灾减产,但全球小麦产需仍能够保持基本平衡,且库存水平较高;加之玉米、大豆、大米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随着近期市场炒作因素的逐步消失,价格水平可能回归到供求基本面上。

  该负责人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了稳定上升态势,下半年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虽然占全年粮食产量2/3左右的秋粮生产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不过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线水平,因此下半年有能力做到继续保持粮食价格稳定。

  北京农学院副教授于文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减产无疑导致了市场供求发生变化,而信息不畅、调控不及时以及市场投机因素,则在客观上加大了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幅度。“在农产品(000061)价格一轮轮的上涨行情中,无不存在着游资炒作的身影,因而价格调控的难度也在加大,这无疑考验着政府调控的手段和能力。”

  调控农产品价格需建长效机制

  据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加紧构建价格异常波动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完善价格监测制度、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价格监管法规,充实监管力量,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预防农产品价格被恶意哄抬等问题的发生。

  就在一周前,全国价格综合工作会议在宁夏召开。会议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市场价格变动规律、特点的研究,加快建设价格实时监测预警体系,一旦发生价格异常波动,能够针对引发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波动幅度和影响后果,迅速采取必要的价格干预措施等手段,将价格异常波动控制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以市场手段调控价格的举措也在陆续出台,7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的通知,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辅之法律、行政等手段,使骨干企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为政府调控服务。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要想解决农产品价格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从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上做文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国家收储计划,国家应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尤其是完善监控体系。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认为,对于大宗农产品需要建立一个中远期的市场交易机制,进行现货、期货交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干旱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