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空巢”危机 新农保对缓解农村贫困老龄化的意义


  任何社会的正常发展都要经历老龄化阶段。社会一旦进入老龄化,意味着这个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同时也表明工业化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变成老年型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相比之下中国老龄化社会来得太快。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老年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9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这期间仅用了18年。

  发达国家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以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型。老龄化社会和低生育率的不期而至,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未富先老带来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农村老年贫困问题。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1%,其中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规模较大,贫困发生率较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保障问题不容乐观。

  中国农村老年贫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生态环境因素,有因病致贫或突发事故所致,有因先天或后天残疾致贫等。这些原因都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村老年人带来的贫困影响之大、之深。因为家庭一直是中国农民生存、养老的基本单位。实行计划生育带来的家庭规模小型化和近年来出现的人口流动常态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护老功能严重弱化,而养老保险的社会功能却滞后缺位。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尚不发达,农村社区养老、商业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建立的经济基础。居家养老依然是主要的养老模式。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以及老龄人口特别是高龄老人逐年增多,传统养老方式受到空前挑战,独生子女在生活照料上的“有心无力”和“有力无心”,使得农村老人生活处境面临重重困难。
 


  除了关注当下的老年贫困人口问题,还要特别关注即将步入老龄行列的人群。有研究表明,当前4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是未来老年贫困的高风险人群。这个群体的育龄期正是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生育孩子的数量明显少于前辈。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技能少,缺少竞争优势,进城只能靠简单的体力劳动谋生,在农村多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普遍不高,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多数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要赡养父母,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照顾进城工作的子女留下的孙辈,个人在成年期难有积蓄颐养天年。2015年前后,这批人将陆续进入65岁老年人行列,在2030-2040年进入高龄老人(80岁以上)行列。当这批人陆续进入老年期后,我国农村进入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时期,由于养老保障缺失,老年贫困人口可能迅速增加,农村养老问题的矛盾将集中体现在这一代人身上。

  当前,老龄化趋势明显,社会养老压力日趋沉重。考虑到农村老年人和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缓解贫困是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首要政策指向。受限于国家财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较低,“养儿防老”仍是亿万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今后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都可领取基本养老金。这项涉及全国9亿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克服老年贫困的制度安排,是农村社会福利中最基本的保障制度。

  保的推出,填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空白,改变了农民单纯依靠个人家庭养老的模式,对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消费,具有重大意义。与“旧农保”相比,保的进步性体现在:

  第一,保障资金支付结构的变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旧农保”,主要以农民缴费为主,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为辅,这种养老保险模式一度被称为“农民交钱养活自己”。保资金来源于个人缴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补贴三个部分,较好地体现了政府责任、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三者的有机结合。参加保,年满60周岁的农民,每月可以领到不少于55元的基础养老金。在经济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可以因地制宜,提高补贴标准。这种由从农民自己掏钱养老到国家帮助农民养老的理念转变,体现了保的普惠性和中央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决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抽样 土地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