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大、时间久、波及面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近年粮价下跌的情况及特点
自1995年10月份以来,以大米和玉米价格开始下降为标志,我国市场粮价持续大幅度下降,至1999年10月份为止,粮价呈低迷、下降状态已达49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受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影响,从1998年5月份开始,市场粮价虽然有所回升,但从1999年9月份开始又呈跌势。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粮食品种的批发价格基本上处于近4年来的最低点。
按年度平均价格计算分析,1999年与1996年相比,粮食批发市场价格(大米、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平均数)累计下降 23.5%,其中大米下降 22.9%6,小麦下降 25.7%,玉米下降 21.6%。此外,同期大豆价格下降8%。
1.累计下降幅度大。按月度平均价格计算分析,我国大米价格是从1995年10月份开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籼米价格已累计下降32.4%,粳米价格已累计下降33.2%。玉米价格也是从1995年10月份开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已累计下降39.9%。小麦价格是从1996年4月份开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已累计下降39.2%。大豆价格是从1996年9月份开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已累计下降36.8%。从上可知,各粮食品种的价格均是从1995年下半年以来该品种新粮上市时开始下降的。
2.下降时间长。自1995年10月以来到1999年10月份为止,大米已连续49个月、玉米也已连续49个月、小麦已连续43个月、大豆已连续38个月处于价格低迷、下降状态,为20年来粮价低迷期最长的时期。
3.下降范围广。这次粮价下降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国性的;不是个别品种的,而是所有品种的:不是某一种价格,而是各种价格。各地区、各粮食品种(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各种价格(收购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出口价格)均下降。以大米为例,1999年9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收购价格(稻谷)下降13%,批发价格下降12.8%,零售价格下降9%,出口价格下降互2%。
4.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同时下降。这次国内粮价下降基本上是与国际粮价下降同时发生的,并略提前于国际市场。自1995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以大米价格开始下降为标志,市场粮价持续大幅度下降,至1999牢10月份为止,国际粮价呈低迷、下降状态已达48个月之久。其中,大米价格(曼谷离岸价,含碎25%)基本上是连续48个月波动下降,累计下降43.7%;小麦价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货价)从1996年5月份开始至1999年10月份已42个月连续下降,累计下降59.1%:玉米价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货价)从1996年7月份开始至1999年10月份已40个月连续下降,累计下降62.4%:大豆价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货价)从1997年5月份开始至今已30个月连续下降,累计下降44.6%。
二、近年粮价下降的原因分析
(-)粮食持续增产丰收,总量供给充足
由于我国农业政策的成功和科技进步的作用,我国粮食生产从1995年到1998年已连续4年获得丰收,产量分别为 46662万吨、 50454万吨、 49417万吨和 51230万吨,在 1994年的基础上4年累计增产19722万吨。粮食生产的丰收,使粮食供给充足,粮食产量总量已经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国家粮食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告别了粮食短缺时代。1996~1998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3年超过400公斤,其中1996年人均年占有量达到419公斤,1997年达到401公斤,1998年达到412公斤。
(二)粮食需求增长缓慢,供需平衡有余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稳定地越过温饱线,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分别从1981年的 56.7%和 59.7%下降到 1998年的 44.5%和 53.5%,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也随之下降。自 1994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每年消费的口粮分别从 102公斤和 257公斤下降到 1998年的87公斤和249公斤,分别下降15%和3%。
从粮食间接消费看,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由粮食转化而来的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增长也明显慢于供给的增长。例如,从1994年到1998年,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增长了24.5%,禽肉产量增长了39.9%,禽蛋产量增长了36.5%,水产品产量增长了82.3%,而同期城市居民对猪、牛、羊肉、禽肉及水产品的购买量之和反而下降68%,即使加上在外饮食消费部分,城市居民总消费增长缓慢是毋庸质疑的,农村居民的消费也仅增长了21.7%。因此,粮食需求增长缓慢,粮食从总体上供大于求,供需平衡有余的态势明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0-13/4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