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大量养猪场贬值一半 外资急切进入寻求抄底


  ■影响与应对

  警惕“食用油悲剧”重演

  越来越多有实力外来资本,尤其是跨国集团纷纷将触角伸及中国养猪业,是否会使这块对中国有着独特意义的领域最终又沦为“殖民地”?对此,业内人士表示, 从短期来看,还大可不必高呼“狼来了”,因为养猪业低集中度的特点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使得外资无法在生产源头实现垄断;当然对外资的行为也不能坐视不理,需要在总量上对其进行一定控制。同时要警惕其通过整合产业链来实现对终端市场的控制,避免“食用油悲剧”重演。

  生产源头难垄断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从生猪生产领域来看,由于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我国目前仍以散养为主,外资很难在短期内控制生产源头。与中国庞大的猪肉需求市场相比,出栏500头以下的养猪场仍是中小型企业,“温氏是中国最大的养猪企业,该集团年出栏猪为100万头,但比例占中国生猪行业的1% 都不到。”广东天地集团陈生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猪产业需要外来资本支撑并助其成长,离行业被外资垄断与控制的阶段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陈生认为,现在国内猪产业过于分散,市场集中度很低。况且,“目前外来投资者对该行业的涉足,大多是试探性的,投资几千万元,看看反馈,还谈不上掌控。”

  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邓富江倒觉得现阶段有必要引进外资,他指出,我国在猪品种培育、改良、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引进外国品种,吸收国外经验,实现多元化竞争。同时他认为,中国养猪业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养猪需要高投入,风险也大,像防疫、销售等都存在风险,“养1万头猪就需要1500 万的成本,而一个北京一年就有800万头猪的需求”。

  黄松德坦言,外资养猪有其优势:一是资金;二是育种;三是管理,“欧美的养殖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育和积累了一些好品种,这不是国内企业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但是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长处,除了更加本土化、与市场更贴近、对农村 (户)更熟悉,20多年来在养殖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外资紧盯产业链

  并不满足于只做“猪倌”,外资养猪企业正向着完整的产业链进军。

  从“预混料生产商”变成了“预混料商+生猪生产供应商”,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通过在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收购养猪场,已经成功转型。扩张产业链让艾格菲尝到了甜头。2008年艾格菲销售收入将近1.44亿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增长7倍以上。虽然其一再声明“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企业”,但其背后也不排除有外资活跃的身影。

  此外,美国深南控股集团公司也在山东省利津市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由美方独资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

  饲料原料—品种—养殖场—屠宰加工—零售,外资养猪企业正向着完整的产业链进军。

  “醉翁之意不在酒”,著名农业经济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认为,外资看到了中国肉类市场的前景,现在开始进行战略布局。“他们虽然对养猪很感兴趣,但他们更多的是想进入肉类贮藏加工等环节。因为我们的下游产业更不发达,也比较容易控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类 猪肉 品种 温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