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在去年猪价高位进入的众多“新猪倌”目前正面临着套牢的困境。据业内人士介绍,猪肉价格2007年时达到高峰,当时也吸引许多散户和中小养猪企业大量养猪,也正是从那时起,有部分外来资本已在接触、观察欲进入猪产业;在去年清明后,猪价一路下跌,一些中小养猪场资金链紧张而倒闭。记者在各大养猪网站上看到不少转让猪场的信息,“这些大部分是2007年、2008年刚建的新猪场,没赶上赚钱,倒碰上赔钱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而也正是在此行情下,包括风投、大型企业等外来资本趁机进入实质性收购、扩张时期。“如果采用收购的话,目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因为猪价大幅下跌,很多猪场已经贬值近一半。”冯永辉说。
利润之诱:最高达80%平均在15%以上
“搞房地产还不如养猪!”在2008年初的猪价顶峰时,卖一头猪能获利1000多元,“平均每头的利润率至少在70—80%之间”,冯永辉表示,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也为目前的行情埋下了“伏笔”。但是到现在,“这些资金可能就有的在亏钱了”。
“养猪业基本没有暴利。”广东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对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考虑到行情高峰与低谷,温氏集团生产一头猪的平均净利润在100元左右,成本投入需要600元。按此计算,利润率也在15%之上。“风险不是很大,不过我们看重的是长期收益。”
冯永辉对此表示认同,“养猪有赔有赚,但从一个行业周期来看,养猪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也在15%以上。”他给记者列举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2月到2009年4月,平均每头猪的净利润是306元,最高的时候是在2008年1月到4月,平均达到720元/头。
“当然,加上亏损期,整个周期里行业平均利润率也是相当可观的。前提是要把猪养好,不出现大规模的疫病。”在冯看来,养猪业较高的利润率是吸引外部资金进入的一个关键因素,他还向记者表达了他的一些猜测,“目前大量资金涌入,可能说明现在钱多,在其他领域找不到合适投资机会。”
对于热钱进入养猪业问题,著名农业经济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昨日对记者表示,“热钱的问题也不是现在才出现,以前也有,还不用过于担心。”
前景之广:巨头布局5亿头生猪市场
“外资看到了中国生猪市场的巨大前景。”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表示,目前我国每年的生猪存栏数就在5亿头左右,未来市场规模还会有所增加。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邓富江也认为,中国猪肉类市场很大,中国猪肉生产量占世界的29%,而中国老百姓对猪肉的需求占整个肉类的65%,外资企业正是因为看到中国的这个大市场才来投资。
在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看来,国内的猪肉需求量还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国内人均肉类消费量是40公斤/年,离中等发达国家100公斤/年的平均值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肉类需求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大幅增加,“未来20年猪肉都会处于供需平衡、略显不足的状态。”
从行业发展来看,温思美指出,目前我国养猪业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从分散家养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变。“这也将给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大公司带来巨大的机会。”
行业集中度低,让众多拥有雄厚资金者看到“有机可乘”。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以前,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仅有23.1%,绝大多数生猪出栏为农民散户养殖。2007年,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例已经飙升到48.5%,去年这一养殖规模的比例已经突破50%。
黄松德认为,外资选择在此时进入中国养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基于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以及对中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趋势的判断。据他介绍,美国的养殖业从散养到规模化的路程用了60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有几万家养殖企业,发展到现在只有几百家,而排名在前十几位的企业就占据了80%以上的供应量。中国正在走着同样的路。
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则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生猪产业是新兴的投资热土,实际上,不止是猪,整个中国农业都是投资热点。该人士分析,目前中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期,从过去的小农经济转型向大规模发展的工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投资者来说,空间大、机会多,“越早进入则越有利可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7-24/4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