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干旱缺水是长期趋势 将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在今年严重春旱中,郑州西郊西流湖湖底完全干涸。 沙 浪摄(人民图片)

  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导、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茂松 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研究室主任
 

  干旱缺水是长期趋势

  记者:去冬和今春发生的百日大旱,时间长面积广,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近期各地旱情已有缓解,作为农业水土专家,您对此次旱情有何看法?

  李佩成:虽然这次百日大旱过去了,但认真思考这次旱情的特点很有必要,为什么一些地方有水渠不通、渠通水不来?有些抗旱技术成果未见大的用场,个别地方在大旱面前显得有点手忙脚乱,如何在大旱面前做到胸有成竹,科学抗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李茂松:去冬今春出现在华北、黄淮和西北地区的百日大旱,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城乡用水量增大、水源遭受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诱因,使旱灾挑战日趋严重,缺水成为长期趋势:

  一是旱灾发生频率明显加快。据统计,1950—1990年的40年间,我国共有11年发生了大、特干旱,旱灾发生年份百分率为27.50%;而1991 —2008年的17年间,我国共有7年发生了大、特干旱,旱灾发生年份百分率达到41.18%,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次大、特干旱发生,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6%以上。旱灾对我国粮食损失最严重的10年中有5年出现在本世纪,大、特干旱的发生频率明显加快。

  二是旱灾发生范围逐年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旱灾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近几年,北方旱区旱情不断加重、发生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呈现干旱常态化,而且南方和东部多雨地区的季节性干旱也在扩展和加重,受灾面积逐步增加。从近50多年全国干旱发生面积变化看,20世纪50年代农作物累计受旱灾面积为7.95亿亩,80年代为16.95亿亩,21世纪以来的8年就达到17.92亿亩,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

  三是干旱持续时间延长。20世纪80年代以前,北方地区干旱主要以冬春旱为主,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呈现出连季干旱、连年干旱的趋势,极端干旱灾情频发。

  记者:我国未来干旱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李茂松:根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近年我国已进入气候剧烈变化阶段,未来大部分地区干旱将逐步加剧,呈现出东北、华北地区干旱持续加重,西北地区东部持续干旱,南方部分地区干旱逐步增强的趋势,极端干旱事件将大幅度增加,跨区域、跨季节、跨年度旱灾发生将不可避免。尽管这仅仅是一种预测,但已露头的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缺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旱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李佩成: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并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旱灾直接危害我国农业生产。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农作物受害面积中,干旱致灾面积占60%以上,如2000年发生的旱灾,全国受灾面积6.08亿亩,损失粮食600亿公斤。2006年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旱灾,导致重庆、四川共损失粮食97.5亿公斤、经济林木枯死465万亩、森林过火面积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 235.2亿元。

  干旱缺水加剧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干旱缺水引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危机,并加剧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部分地区因水位下降而形成“区域下降漏斗”。据2006年对21个省级行政区的不完全调查,大的地下水位下降区81 处,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地沉地裂。

  干旱缺水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据估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干旱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般干旱年约占GDP的1.1%,严重干旱灾害年约占GDP的2.5%—3.5%。

  对旱作农业不可忽视

  记者:怎样应对干旱缺水,才能保证“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粮食安全,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粮食 旱地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