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金融重在“搞活”二字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从总体看,农村金融仍然难以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仍然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对此,基层金融人士和有关专家指出,加强政策支持引导,搞活现有金融机制是发展现代农村金融的关键。

  贷款难仍然困扰农村发展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服务已覆盖了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央行日前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显示,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服务网点为12.4万个,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9.11万亿元。

  但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据央行提供的有关数据,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仍不很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三是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相对仍然较高。四是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

  记者最近在安徽采访,一些事例很有说服力。安徽当涂贤进渔业公司是安徽最大的一家集大闸蟹养殖和加工为一体的企业,养殖水域面积有1000多亩,加上七八十户定单养殖户,年产量有300多吨,厂房也有上千平方米。“但贷款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厂房没有产权,根本贷不到钱!”老板吴贤进无奈地说,“今年即将投产的80吨蟹黄蟹肉生产线都是借钱合资修建的,如果能贷到钱,另外两条生产线就能很快建起来。”

  安徽第一种粮大户李敏涛也懊恼地说,他承包的7000多亩土地,每年的生产性投入就达830万元。“因为没有资产抵押,银行根本不给贷款,唯一的90万元贷款还是妻子以教师身份从银行贷的,其他钱都得从亲戚朋友那里借。”

  多种原因造成金融服务与需求“不对称”

  许多金融界人士认为,这么多年形成以农行、农发行、邮政和农信社为主的涉农金融服务体系总体比较完善,能够满足现在农村农民的金融需求。而之所以现在总说农民贷款难,一方面与目前的金融服务的效率有关,包括银行从业人员的认识问题。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本身要考虑赢利问题,而现在为农金融服务业务量小,但耗费的成本却不小,而做城市企业业务,同样的成本却可以换回更多的利润,因此银行从自身生存发展考虑,更愿意把钱投入效益好的重点企业,而欠发达地区就会被抽走资金,这是正常的。

  另外,记者采访到的一些金融界人士还认为,虽然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在改善,但仍然还有逃废债的问题,而且金融执法环境也不好,存在着执行难,这也导致金融服务存在很大风险,对贷款要求较高。去年,安徽省巢湖市一家企业在短短一年内三次变更企业法人,恶意逃避还款,造成农村信用联社的贷款找不到主体。因此,大力倡导社会诚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也应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莫元法说,现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总体比较充足,整个涉农金融机构不少,如农发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信社,网点遍布城乡,可以说能够满足现在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关键是如何让这些传统金融机构搞活体制机制,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的社会生态环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周蕙民认为,现有的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农行等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拥有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金融经验。如果放弃这些传统金融机构,盲目借鉴国外经验,重新布局,重设渠道,那么人财物的成本将非常高,而且造成金融资源的重大浪费。

  加强政策支持搞活现有机制是关键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莫元法等人认为,对新出现的村镇银行、互助基金等,应将其看成是现有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政府既无需大力提倡发展过多,也不盲目干预限制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把现有的“农”字头金融机构扶持好,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搞活机制体制,让他们的优势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体 持续增加 可持续发展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