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项目的消耗。为了规避和应对“石油价格暴涨”的冲击,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各国青睐。但生物燃料主要以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因此必然导致对农作物的大量需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近一时期生物燃料生产几乎“吃掉”了近1亿吨谷物,仅美国在2007年至2008年度为了生产生物燃料至少用掉了8100万吨玉米。专家警告说,生物燃料最大的隐忧在于“与粮争地”,大规模改种生物燃料植物,已经造成了美国和墨西哥玉米价格的上涨,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供给小于需求的市场格局最终必然引发粮价的上涨。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种非均衡的市场条件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波及全球。由于欧美等国家多次下调利率,导致这些国家资本投资回报率明显减少,加上欧美股市屡屡下挫,急于为手头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者自然转向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期货。特别是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前提下,国际资金把农产品价格哄抬到了一个非理性的高度。
挑战全球公共安全
作为一种大众性和基础性的消费品,粮食已经全面渗透到各国经济活动和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其市场价格的任何异动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经济各个层面的敏感反映,同时也必然会牵涉政治因素的连锁变动。
首先,粮食价格上升势必成为通货膨胀的重大推力。受粮价攀高的影响,全球食品价格在过去5年中已经上涨65%,仅去年一年就上涨了35%。特别是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虽然CPI(消费资料价格)在今年前三个月中平均控制在了7%以内,但粮食以及相对应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却超过了100%,足见粮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恶化作用。
其次,粮食价格上涨必然导致百姓生活水平的降低和贫困化的加剧。联合国粮食组织担心,世界目前约有10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而80%的开支都用于食品消费,食品涨价将使穷困人群的营养不良状况更加恶化。
第三,粮食价格的高涨极有可能引发政治与社会动荡。日前,世界银行发出警告说,由于粮食价格达到连续6年来的最高点,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
多管齐下度危机
针对粮价居高不下和由此引发的系列复杂问题,世界银行在日前发表的半年报告中呼吁:“现在是重新考虑再次采取措施的时候了,不然问题将更加严重。”而几乎同时,全球各国已经展开了反米荒与粮荒的集体行动。
出于对本国粮食安全保证的考虑,许多国家都从进出口环节做起了文章。一方面,进出口税调节成为了一种普遍性手段。如俄罗斯在去年对小麦出口加征10%出口关税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将税率提高到了40%。而为了找到尽可能多的粮食并储备起来,欧盟决定在今年6月之前暂时取消粮食进口税。同样,沙特阿拉伯日前宣布将粮食进口税从25%降低为零。另一方面,限制粮食出口蔚然成风。日前,越南政府宣布今年大米出口量将减少四分之一,从450万吨减少到350万吨。同一天,印度政府提出禁止除价格最昂贵级别外的其他所有等级的大米出口;无独有偶,埃及政府宣布从4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6个月的大米出口禁令。柬埔寨宣布除政府部门外,禁止所有私营机构出口大米。
尽管各国所采取的粮食进出口调节政策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本国的粮食压力,但从全球范围而言,这种“饿死邻居”的做法无疑会使世界粮食危机雪上加霜。如果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印度宣布减少大米出口量将会直接导致国际市场的大米交易量减少约三分之一,从而会进一步恶化粮食供不应求和粮价居高不下的局面。因此,加强国际社会间的粮食供求协调就变得异常重要。
粮食危机的严重性也开始敦促许多国家进行反思,并做出积极的政策调整。如墨西哥考虑将撤销对转基因食品的禁令,允许该国农民效仿美国生产高产转基因食品。菲律宾正考虑颁布一项禁令,禁止将农田开发为住房项目或高尔夫球场,同时,为了保证国内市场的大米供应,菲律宾政府除了严打囤积居奇等不良行为外,还在国内开展了一场节约粮食运动。
市场化的救助行动也在不少国家展开。在印度和印尼等国,当地政府已经决定拿出充分的资金对贫困家庭进行补贴,同时向学生提供免费学校午餐。在韩国,政府计划未来一月内向国内市场投放5万吨大米库存,稳定国内价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4-17/4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