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市民租下农房后,公共服务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可或缺,完善工作迫在眉睫。城建、环保、水电等及时跟进,确保了市民居住的乡村用水、用电。
    市民租用贫困村空闲农房,协议期在十年以上、村湾农户总数30户以上、利用空闲农房户数占农户总数30%以上的,市区按照每湾20万元标准,奖补配套建设费。刘利文告诉记者,他租下农房后,姚湾村享受了这一政策,“先不说我们今后能带动村民们赚多少钱,现在村民就已受益了。”
    推进市民下乡工作中,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公开斥责的新旧衙门作风一扫而空。

    方向准,一幅城乡发展和谐起飞的画卷已开始展现

    一直以来,城镇化是一条看上去很美、很诱人的发展之路。然而,简单追求农村人进城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单向发展,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化。只着眼农村内部建设,忽视城乡联系、互动和融合的“自拉自唱”,其结果是部分乡村变成城镇,顾及不到的地方更加落后了。
    武汉市的市民下乡计划,正是攻克上述问题的良方,是实现城乡发展和谐起飞的有效路径。活动实施一百多日,为武汉市农村、农业的发展引入了资金、智力、项目,使得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作为一项三农工作的重大引擎工程,市民下乡计划的实施牵一发而动全身,活动方向直指三农问题之根本。
    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德富博土看来,市民下乡居住和创业,既满足了部分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养老、创业的需求,又让广大农村有了勃勃生机,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三化”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村庄荒芜化)的正确选择。
    武汉市农委主任谭本忠表示,下一步,武汉市将继续开拓创新,探索市民下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支持市民下乡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流程,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促进空闲农房资本化,培育促进空闲农房资本化的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空闲农房利用管理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整体联动,协同作战,形成推进“市民下乡”工作的强大合力。
    随着各项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市民下乡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均衡配制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的理念也日益深入。在不少乡村,下乡创业的市民,被尊崇为荣誉村民,用水、用电、光纤、电视电话等和村民同网同价;有景区的,享受景区免费;有的村还给下乡市民提供免费菜地,让他们变劳动为运动。
    一幅城乡发展和谐起飞的宏大画卷已开始展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 人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