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释放捕食螨———防治小虫的一把“利刃”


□本报记者王兆勇

2009年12月中旬,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捕食螨繁育与大田应用技术研究”在北京启动,项目投资千万元,旨在解决天敌捕食螨的产业化、商品化、实用化问题。

项目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徐学农博士告诉记者,本项目将以中国保护地蔬菜及果树上主要吸汁性有害生物作为靶的,发掘本地捕食螨资源、规模化生产,研究释放应用技术,建立以释放捕食螨为主的吸汁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与推广。项目的成功将极大推动中国捕食螨天敌产业化的发展,减少农药残留,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此项目共预算科研经费1701万元,分5年执行。

据了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削减农药使用的一揽子计划,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在荷兰,利用捕食螨控制温室蔬菜刺吸类害虫的比例达90%以上。世界上26种捕食螨实现商品化生产,4/5以上品种用来防治温室中蔬菜上和大田果树上的小型昆虫(螨类)。其中三种捕食螨的产值占世界天敌销售额的30%以上,达数十亿美元。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将天敌生物划归为生物农药,但至今只有一个天敌生物农药获登记,据徐学农介绍,现在国内捕食螨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有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江西赣州市植保站和广东碧海行动(潮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为数很少的几家,在商品化、实用化上与国外的距离非常大。

徐学农博士多年从事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近年他与其科研团队已发掘并筛选出优良中国捕食螨新资源多种,其中一些种对控制重大外来入侵种———西方花蓟马十分有效,生产成本仅及国外同类捕食螨商品的1/3~1/4。。害虫(螨)不会对天敌产生抗性,因此,一个天敌捕食螨产品可以长期使用。据介绍,此项目还将明确田间常用杀虫(螨)剂、杀菌剂等对捕食螨的安全性;明确常用生物源农药与捕食螨协调使用的技术要领。在中国建立3~4个捕食螨生产基地,年生产量8000亿头,生产成本与国际同类产品比较减少1/4~1/3;明确针对不同吸汁性有害生物治理时捕食螨的释放种类、释放量、释放时间、释放方式,最终将吸汁性有害生物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减少农药使用量6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有害生物 蔬菜 生物防治 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