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历经一个多月的雨天后,又将进入高温干旱期,此时大田蔬菜最易遭受葱蓟马的为害,特别是是茄子、黄瓜、辣椒、大葱、圆葱等蔬菜。该虫因虫体很小,一般不易发现,最易耽误防治适期。
为害特点
葱蓟马一年发生3~10代,春季开始繁殖为害,随气温升高为害加重,5~7月达到高峰,高温干旱对其发生为害有利。葱蓟马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吸寄主叶片、花萼片等组织的表皮下液汁,产卵也能造成为害,使叶片呈现密密麻麻的长形黄白或灰白色小斑点,或呈胶状明亮斑点。受害过重的叶片,形成卷缩或皱缩,甚至干枯无顶芽,花器则早期凋谢,对生长结实都有影响,为害的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会吸食植物汁液,可使葱蒜叶形成许多细密、长形灰白色斑,严重时会使叶子卷曲、皱缩、下垂。为害顶芽、花器,可使顶芽干枯,花器提早凋谢。成虫怕光,白天在叶腋、心叶集中为害。阴天、早晨、傍晚、夜间在寄主表面分散为害。
形态特征
葱蓟马又名烟蓟马、棉蓟马,为缨翅目蓟马科害虫。随着温度快速升高,其虫口密度将会大幅上升,因为蓟马体型微小,且主要藏匿在花内、叶片背面等部位为害,肉眼很难看到。发生不严重时症状不明显,容易与蔬菜病毒病、缺素症状相混淆,极易错过防治适期。葱蓟马成虫体长仅有1~1.3毫米,翅展1.8毫米,体色呈浅黄色至深褐色;若虫无翅,1龄白色透明,2龄橘黄色。
发生规律
葱蓟马世代重叠,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发生适宜温度是20℃~28℃,适宜相对湿度是40%~70%,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一代只需10天左右,常会导致在短时间内虫口密度增大,暴发成灾。在南方蔬菜种植区温暖的气候条件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冬、春季主要在温室大棚发生,夏、秋两季在保护地和露地混合发生。成虫在叶、花的薄皮组织中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就近取食植株组织,遇到寒冷的冬季,则多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或枯枝落叶中越冬。
防治方法
1.调整用药时间。因为葱蓟马怕光,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随着光照条件的增强,在叶片上为害的蓟马会躲到花中或土壤缝隙中,不会再继续为害蔬菜,因此可根据蓟马的这一活动习性,来调整用药的时间。如果使用常规触杀型农药防治,白天喷不到虫体防效差。要保证防效,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露水未干或临近傍晚时,这时蓟马会在蔬菜作物表面,开始取食活动,容易使蓟马虫体喷到药、黏住药。
2.喷药要均匀。蓟马成虫善飞、怕光,多在叶脉间、嫩梢、幼果的毛丛、花托或花冠内为害。因此,喷药时应注意着重喷洒叶鞘、新叶、花等部位。当花落到地面后,若虫很容易进入土壤中化蛹,用药时也要喷洒地面。
3.提高湿度。蓟马成虫将卵产于生长点、嫩叶、花等组织内,孵化出的若虫在2龄时,会钻入土中化蛹,后羽化为成虫。由于产卵场所隐蔽,卵外部有层壳保护,不容易用药杀灭。有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小,土温较高时有利于蓟马卵的孵化,常浇小水及喷水增加土壤和空气中的湿度,有利于降低蓟马的孵化率,减少若虫发生,能将蓟马控制在一定数量的范围内。
4.综合防治。葱类等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及杂草;适时浇水,防止种植区干旱,恶化蓟马生存环境。也可在田间休闲期灌水,消灭地下的蓟马和蛹;有条件的,定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田间放置蓝色诱虫板对蓟马进行诱集,一般每亩挂20~30块。色板下面距植株顶端15~20厘米,并注意随作物生长而提升。
5.交替用药。当前,防治蓟马的农药常用的有乙基多杀霉素、联苯菊酯、啶虫眯、吡虫啉、噻虫嗪、螺虫乙酯等。可结合当地农药供应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轮换使用。如在蔬菜定植期,可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蘸根。或在定植初期,喷施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00倍液,对蓟马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当蓟马发生后,应抓住初期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00倍液或5%阿维·啶虫眯微乳剂4000倍液、60%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5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以延缓蓟马产生抗药性。保护地栽培,可以通过傍晚用敌敌畏、异丙威等烟剂熏烟,结合早上施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在蔬菜作物采收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20-08-07/30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