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常书侦

    羊卧地是农家把种植与养殖结合起来增加收成的一种好办法。羊不同于猪、狗、马、牛,它的气味格外大,膻气熏人,臭虫闻到也会逃之夭夭。但这气味很容易被黄土地吸收和接纳,羊的粪便更是庄稼五谷喜欢的上等肥料。俗话说“羊卧一夜地,多收三斗米。”道理就在这里了。

    昔日,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紧巴,没有钱买化肥,要想提高农作物产量,除了使用自家沤的农家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羊卧地了。生产队时期,队长会雇一两个羊倌放养几十只或上百只羊,春秋季节用来卧地。因为,春天等待翻耕和播种的土地需要增加肥力,而秋季庄稼收割后,紧接着要种冬小麦,土地更需要补充养料来换取来年的丰收。同时,养羊还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社员生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看羊卧地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也是一件很讲究方式方法的差事。羊倌需要卧在羊群里,天当帐子地做床,整日忍受难闻的气味自不必说,夜里还要时时刻刻警醒着,不能让羊跑掉,也不能让羊去卧任务以外的其他地块。前半夜还好熬,待到后半夜,气温降下来了,露水也重了,羊倌把被子缠在身上,苦苦等待日出。看羊卧地最大的一个技巧,就是及早让羊卧下来。这样就不用担心羊会跑丢,也才能真正地卧好地。重要的是,羊卧下来休息后,羊倌也可以眯一眯眼了。

    五叔曾是村子里的羊倌,他凡事喜欢琢磨,把羊群调教得规规矩矩,十分听话。羊开始卧地的时候,他把右手食指弯曲着伸进嘴里,打一个长长的尾音带弯儿的口哨,羊就会自觉聚集在一起卧下来。更让人叹服的是,他自编了一首羊的《摇篮曲》,捏起嗓子一唱,整个羊群都会安生下来。

    有一次,我和五叔一起看羊卧地。待羊群睡熟之后,五叔吩咐我去收获过的地里捡遗漏的玉米和红薯,然后挖个土窑,把玉米和红薯放进去,在下边点燃农作物秸秆,烤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在发冷的后半夜,吃着自己烤的食物,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其实,就算不烤食物,羊倌在看羊卧地的时候,也会用秸秆点火取暖。

    生产队时期,地块大,百八十只羊一夜要卧遍一块地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村子里把几个生产队的羊群集中起来,一起去卧。人们把集中羊卧地形象地称作“羊赶会”。

    改革开放后,生产队取消了,但羊倌这个职业并没有消失。在我的故乡冀中南部平原,现在仍可看到羊倌和羊群的身影。一种情形是羊倌给自家放羊,他们大都是养羊专业户;二是羊倌放各家各户的羊,这就相当于给人看羊打工了。日子富裕起来的乡亲们,虽然不缺买化肥的钱,但为了提升地力,收获绿色环保的上乘农作物,有的人家还要请羊倌赶着羊群去卧地。

    这正是:庄稼长势靠地力,农家发明羊卧地。一夜工夫地增肥,五谷定传好消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土地 化肥 红薯
上一篇 : 闲不住的母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