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北京市草莓生长期病毒病防治指南(四)


  草莓病毒病是草莓生长期的一种常见病害,对草莓生产危害较重,而且由于其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草莓植株不能很快表现症状,在生产上常被忽视,因此,加强草莓病毒病的防治,是草莓生长期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主要症状

  草莓受单体病毒侵染,往往症状不明显,被复合侵染后,主要表现长势衰弱,退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小,无光泽,失绿变黄、皱缩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果实小、产量低。常见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4种。

  1.草莓斑驳病毒病。单独侵染时,草莓无明显症状,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时,可致草莓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变小,产生褪绿斑,叶片皱缩扭曲。

  2.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病。单独侵染时,草莓植株稍微矮化,复合侵染时引起叶片黄化或失绿,老叶变红,植株矮化,叶缘不规则上卷,叶脉下弯或全叶扭曲。

  3.草莓镶脉病毒病。单独侵染时无明显症状,复合侵染后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同时沿叶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病斑,叶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极度矮化,匍匐茎发生量减少,产量和品质下降。

  4.草莓皱缩病毒病。病毒强株系侵染草莓后,可致草莓植株矮化,叶片产生不规则黄色斑点,扭曲变形,匍匐茎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果实变小;与斑驳病毒复合侵染时,植株严重矮化,再与轻型黄边病毒三者复合侵染,会导致草莓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

  二、发病规律

  草莓病毒病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只能在尚还生存、种植的草莓上、多年生的杂草上、草莓种株上存活越冬。翌年在存活的寄主上依靠虫传和接触及伤口传播,通过整枝打杈等造成草莓植株产生伤口的部位进行传染。另外,蚜虫、嫁接、病苗、菟丝子也能传毒,土壤线虫也是传播斑驳病毒的一个媒介,但因线虫的活动范围有限,所以田间自然扩展速度极慢,种子和花粉不能传毒。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适合该病的发生和扩展。栽培年限长的草莓棚室、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的园地发生较重。

  三、防治技术要点

  草莓病毒病一经传染,病情逐年加重,单一采用药剂防治很难奏效,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注意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草莓地的枯枝落叶,做好田间排灌和中耕除草工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学肥料,以促进草莓健壮生长;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拔除病株;彻底铲除老发病园,适当轮作或休耕。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香菇多糖水剂150~250毫升/亩,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50倍液,对病毒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可喷施10%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喷施2~3次,注意轮换用药。

  (3)传毒介体防治:

  1)从苗期开始治蚜防病。

  ①农业防治:及时摘除草莓老叶、病叶,清除温室周边杂草。

  ②物理防治:在通风位置设置防虫网;在温室内设黄板诱杀,每栋温室用10~20块,挂置高度,略高于植株10~20厘米,诱杀有翅蚜虫,定期更换。

  ③生物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田间释放瓢虫,每亩放100张卵卡(每卡20粒卵),捕杀蚜虫。注意保护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自然天敌。

  ④药剂防治:可选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80~160毫升/亩、0.6%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000~8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注意轮换用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以免产生抗药性和药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病毒 侵染 矮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