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芦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茎枯病:发病部位主要是茎和枝条,初期是在主茎上,高于距地面50厘米处出现浸润褪色小斑,而后形成淡青乃至灰褐色,同时扩大形成梭形或条状。病斑边缘为红褐色,中间稍凹呈灰褐色,以后仍可继续扩大病斑,出现病斑边缘红褐色、中间灰白色的大型病斑,上面密生针尖状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病斑能深入髓部,待绕茎一周,上部茎杆即失水枯死。

防治方法:采取综合措施,压缩菌源基数和提前进行预防,即药物为主,综合防治,防病不见病,增产又增收。1.在田间覆盖地膜或稻草可防止溅雨传病。2.适当控制植株长势,不要过度繁茂。3.清扫。彻底清除并烧毁病株残体是压低侵染菌源,控制发病的重要环节。4.增施钾肥。每亩施钾肥20~40公斤,防病效果为19.88%~44.55%。5.多施有机肥。根据芦笋的需肥要求,应使氮肥、磷肥、钾肥、比例为10∶7∶9;每年施入有机肥5200公斤,且注意中耕除草,抗旱排涝。

二、根腐病:根腐病是侵入肉质根内,造成根的软组织和中柱腐烂,仅留表皮。表面赤紫色,严重时被菌丝包被,形似紫色纹绒状。发病后茎杆生长矮小,茎枝变黄以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以前是果园、林地的土地,3年内不宜种植芦笋,因为树根的腐烂往往成为病原的繁殖地,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促使生长健壮,能显著增强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并用20%的石灰水进行土壤消毒。

三、褐斑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及定植不久的幼株茎、分枝和拟叶上,引起母茎枯死,拟叶枯黄、脱落。初发病时,呈现多数紫褐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中央变为灰色,边缘有紫褐色轮状,病斑灰白部密生黑色分生孢子器,潮湿时散出白粉状孢子。茎上多数病斑扩大相连,变为卵圆形大斑。

防治方法:参照防治茎枯病的方法,在防治茎枯病的同时,褐斑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四、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和幼株,病菌多从表层土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受害部分溢索,呈黑褐色。

防治方法:前茬作物是棉花、马铃薯等易传染本病的土地不宜用作育苗地。播种前灌足底水,在幼苗出土后20天内不灌水或少灌水。发病初期,浇45%的代森铵2000倍液灌根,可起到灭菌保苗的作用。

五、枯梢病:在拟叶、分枝及茎杆上形成小斑点。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长出黑色霉状物。在嫩茎上形成的病斑有颜色较浅,病拟叶提前早落,嫩梢枯死,潮湿时枯死嫩梢呈黑褐色腐烂症状。

防治方法: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使用代森锰锌防治效果好。农业防治主要是搞好冬春季清扫工作,在芦笋大田内或附近不要种植洋葱及大蒜。

总之,芦笋病虫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制定合理的措施,做到及时防御,才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实现芦笋高产、优质和高效。(李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芦笋 拟叶 腐烂 钾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