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因其传染性强、顽固难防,被列入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苗木的盲目调运引种和生产上的管理疏忽,各地柑橘产区的溃疡病有上升蔓延趋势。
发病症状:叶部受害,在一面出现微点状黄色或暗黄色油浸状褪绿斑点,渐扩大穿透叶肉,在叶片两面不断隆起,成为近圆形木栓化的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周围有黄色晕圈,晕圈外有一层釉光边缘。枝梢上病斑比叶片上病斑更凸起,木栓化程度更严重,多数环状侵染枝梢。果实上的病斑一般大小0.5~1.2厘米,呈油浸状半透明凸起,浓黄色,顶部略皱缩。
发病规律:病菌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刚萌出的嫩梢和老熟的叶片不感染。当新梢幼叶达2/3长时(萌芽后30~45天)开始发病,至新梢老熟前,叶片完全伸展但尚嫩绿时(萌芽后50~60天),达到发病最高峰;当新梢老熟,叶片完全革质化时,发病基本停止;幼果在横径约1厘米时(谢花后35天左右)开始侵染,至横径3厘米左右时(谢花后60~80天)达到发病高峰;至果实大部分着色转黄或横径6厘米左右时(谢花后210~220天),不再发病。
施肥不合理,抽梢期延长,抽梢次数增多,延迟老熟等利于病害侵染,特别是偏施氮肥发病更重;过度密植以及冬季没有进行修剪病枝,则会加重发病;潜叶蛾为害严重的果园,有利于病发。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合理平衡施肥,控氮肥,增施钾肥和有机肥;于晴天剪除病枝、病叶及病果,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2.防治适时:于春梢抽发后25左右喷第1次药;当春梢80%自剪时喷第2次药,隔7~10天再喷1次(约谢花2/3时);果实于拇指大小喷第1次药,隔15天再喷1次,连喷3次;结果树夏梢一律抹除;秋梢于5~10厘米长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遇台风多雨,多喷1次。
3.防治药剂: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400倍液或碧穗(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600~750倍液、氢氧化铜500倍液等。
感谢江西赣州果业局陈慈相站长的技术指导。下期预告:《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知多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7-11-17/28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