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燕鲁明
不长一寸庄稼的盐碱地,竟然变身鱼虾翻腾、波光粼粼的鱼塘。一条条虹鳟鱼、金鳟鱼自由嬉戏,南美白对虾激情跳跃,景泰此景令人惊叹。多年来,作为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甘肃省景泰县灌区大片良田沃野因盐碱化而变得荒芜。为了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景泰县通过实施“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新路子,充分利用盐碱水资源,同时修复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盐碱不治“穷根”难除
景泰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门户、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l974年,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景电一期)建成后,黄河水被提高406米灌溉景泰川,戈壁荒滩变成了百里米粮川。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景电工程没有配套的排水系统,致使地下水位持续抬高,盐水排不出去,沉积在低洼处,导致土壤盐碱化,许多土地被迫弃耕。
“以前我们靠种小麦、玉米为生,土地盐碱化后,根本长不了庄稼,种粮为生的日子结束了。”景泰县草窝滩镇三道梁村村民陈资江说。三道梁土地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全村耕地2400亩,盐碱地面积超过六成,许多以种粮为生的乡亲不得不另谋生路。
“景泰县盐碱区的弃耕地正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增加。”景泰县11个乡镇中有6个乡镇位于盐碱区,全县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达27万亩,因盐碱化被迫弃耕撂荒3年以上的土地达6.5万亩。耕地大面积盐碱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景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池塘养鱼虾塘埂种庄稼
多年来,如何改良盐碱地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大家苦苦探索的命题。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说:“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我们决定采取科学排碱、种植耐碱作物和水产养殖治碱相结合的方式。”
“挖出来的坑,会自然蓄积原有沼泽地里的水,可以用来养鱼;挖出去的土,堆在坑附近就成了田,由于位置高盐碱上不去,可以种植作物。同时,还可以在相对高处建造池塘,在下面铺防渗膜,在上面罩保温膜,建成‘高位虾棚’,这种池塘可保持较高温度,对养虾非常有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说。
在草窝滩镇农渔结合治理盐碱地项目区,按照“挖塘降水,抬田造地”的思路,低洼的盐碱地经过挖掘,盐碱水回流形成池塘,而堆积在埂塘上的淤泥水分蒸发后能种庄稼。“按照这种思路推广治理,昔日弃耕的盐碱地有望变回丰产区。”李作壁说。
2016年,这一方法在草窝滩镇、五佛乡试点,开展盐碱水养虾,虾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40%。同时,引进福瑞鲤、黄金鲫、草鱼等品种,在全县进行盐碱水养鱼试验,鱼的成活率达90%以上。景泰县适合利用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及大宗淡水鱼类。
群众增收水产养殖兴旺
“通过水产养殖治理盐碱的新路子,极大地增强了盐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李作璧说。
在同样处于盐碱化危害区的五佛乡,当地着力打造五佛乡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大力开展对虾、草鱼等养殖项目,盐碱地成了盐碱水养虾的试验基地。
去年秋天,在五佛乡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基地,晋成现代生态农业合作社在曾经
“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盐碱地,养出了满塘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社长周晋成说,去年7月,他引进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通过生物肥水、饲料授喂及精心管理,投放的5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顺利出栏,平均规格达每公斤120尾。周晋的账单是:养虾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上市活虾每公斤售价120元,亩收入3万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好几倍。五佛乡党委书记李俊标说,今年全乡南美白对虾产量达25万公斤以上,水产养殖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7-09-01/28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