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润芳陈鹏
当春节鞭炮声为旧年画上休止符的时候,寻常百姓习惯给自家做一个总结。在河南,种地的农民盘算,一年挣了多少钱?
种粮大户:养猪比种地赚钱
自从承包村里200多亩耕地种水稻,河南信阳固始县的刘玉中(化名)和儿子刘阳(化名)成了附近村庄少有的种粮大户。
刘阳算了一笔账。2016年初的整田算是一年投入的开始,一亩地需要80元。接下来的插秧花费较大,承包给插秧合作社,全流程包含了种子、育秧、插秧的所有费用,一亩地共计200元。剩下的花费还包括购买化肥、抽水灌溉、农药除草和收割粉草,还有土地转租费用。成本合计每亩达到820元。转租费用可打折,自家有收割机和抽水机,相关费用也可省下,最终成本约每亩680元。
“以前找杂工100元一天,现在没有200元一天没人理你。”年轻人不愿意做农活,能种地的中老年人手少,抢种抢收时的人工紧缺问题困扰着刘阳。
盛夏是水稻种植户最发愁的时节,虽然抽水浇地可以“止渴”,但高温预示着一场灾难。“旱灾恰逢高温,每天气温在37℃至38℃,正赶上水稻扬花,太阳出来直接把花晒死了,出现大面积的干瘪。”刘阳言语中透露着无奈,“去年就是这么巧,那一个星期赶上了高温。”
刘阳盘算,2016年一年下来,200多亩地落了4万~5万元的收益,较2015年少了一两万块钱。
和刘家的养猪生意相比,种稻只是“带着做”。刘阳说,自家一年生猪出栏量200头左右,2016年赶上好价钱,赚了水稻两三倍的钱。
刘阳表示,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他也认
为,“传统农业没有出路”,“未来要发展多元化,比如观光农业”。
“河南粮王”:现在最困难
信阳息县柳学友的主业就是种地,他是最早承包土地的农民之一。包地16年,这位“河南粮王”目前流转有1.6万亩地,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
2001年,柳学友看到村里几十亩自留
地“撂荒”,萌生了承包田地的想法。“当时承包费每亩只有几十块钱”,2004年承包规模达到400多亩地,“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
从2004年开始,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柳学友的承包规模逐渐发展壮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自2012年开始,出现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现象。“进口粮食多,而且质优价廉。受国际粮价的冲击,这两年国内粮价下降,而且去年自然灾害频繁。”柳学友表示,2016年他认识的70%的种粮大户效益不好,有不少种粮大户选择另谋生路。
一方面粮食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成本不断升高。“土地承包费、雇佣村民的工资和农资等费用近年来都在增加。”目前,柳学友承包一亩地成本近1000元。
除去成本,柳学友一亩地纯利润约
200元。“去年选了抗病害能力强的优质小麦品种,亩产900斤,小麦品质也好,所以价格高时飙到了每斤1.3元,平均比市场高出三四角钱。”柳学友说,2016年受小麦病害多发影响,有的种粮户产量和质量双双下降,“一亩地赔了一二百元”。
“现在是种粮人最困难的时候,粮价低、卖粮难等,很多人支撑不下去了。”柳学友说,一方面希望国家出台调动和落实种粮户积极性的政策,另一方面种粮户自己要紧跟市场转变思路:“消费者现在是要‘吃好饭’而不是‘吃饱饭’,市场需要更优质的粮食,优质才能优价。”
粮食中介:利润减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7-02-10/28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