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从天津有关部门获悉,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核心示范区水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京津冀三地开始推广。
对于小麦和玉米大田作物,课题组通过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水分运筹、高效施肥、抗逆稳产、品种优选、配套播种等技术实验,2013年、2014和2015年分别组织专家进行田间检测,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对于蔬菜,课题组围绕蔬菜水肥供给的根―水―肥同位同步,采用负压渗灌严格控制根层水分,明确了区域主要蔬菜不同生育期动态需水特征、需水敏感期、与生长时期同步的最适土壤水分指标及生物节水潜力;进行了蔬菜根土空间贡献率研究,明确了蔬菜根―水―肥同位指标;进行了不同微灌方式、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对黄瓜、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建立了设施黄瓜、番茄水肥供给与作物需求“同位、同步”的水肥高效利用提质增效优化调控关键指标与技术。在早春茬口,研建立了早春番茄、黄瓜行内增密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建立了设施蔬菜微灌水肥高效利用智能管理技术模式,并在京津冀相关区域进行了试验示范。技术效果显示:在灌水施肥减少50%的情况下,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提高,减少管理用工30%。
对于果树,课题组采用“减蒸降耗”技术。把没用的枝叶减去,减少蒸腾,再通过对果树树相指标和降低无效枝叶量的水分调控技术,以主要耗水型果树苹果、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核心示范区进行主要果树的耗水时空特征及水分敏感期研究,确定了果园灌溉的适宜量、时期和位置指标。结合灌溉的“三适”研究,形成提高果园肥料利用率的“水肥同位、同步”应用技术。微灌技术应用效果较常规畦灌果园梨、苹果每年每亩节水分别为75、78.5立方米,减少肥水管理用工60.5%、76.5%。
项目组还改进、开发出适合项目区的微灌设备及配套的农机具产品13套;开发出微灌专用水溶性肥料产品5个;研发滴灌配套产品―――滴灌作物水溶性滴灌肥系列产品12个;建设滴灌肥料厂1个,年设计生产滴灌肥2万吨。2016年已试产800多吨,产品质量达标。新组装施用新型技术17项;审定技术规程5个。专利申报6项。建立千亩小麦-玉米微灌核心示范区11个;百亩设施蔬菜微灌核心示范区11个。
该项目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
(曲照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6-12-06/28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