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产生果实和种子是雌性功能,纯雄性植株根本不可能结果,因此说,果肉的性别只有两种:母或者双性,“公水果”并不存在。
绝大多数水果都只有一种性别,比如双性的苹果、梨、桃、荔枝、西瓜等,以及“雌性的”橘子和脐橙。
即使是可能出现两种性别(不是公母,而是母和双性)的水果,不同性别间也无法通过形态特征来区分,因为影响水果形态的因素几乎都不涉及有性生殖过程。
你被骗了吗?
传言
“水果分公母”的说法在科学上并不成立。那么,水果呈现不同形态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与水果的口感和味道是否有关呢?顾有容对消费者常见的几种传言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传言1:橘子,“脐眼”大为母,小为公,母的味道好。
真相:位于果实顶部的“脐”,其实是脱落的花柱在果实上留下的“疤痕”,大多数是点状的。这些疤痕通常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残迹,由于果实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比较慢,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而且,不同果实该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差别很大,在不同果实中脐部的大小是连续分布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划分公母,也没有证据表明脐部发育与橘子口感有关。
传言2:脐橙和橘子一样,按照“脐眼”大小分“公母”。
真相:脐橙的“肚脐”和橘子成因不同,结构较复杂。由于基因突变,“脐部”的细胞分化成果肉,形成了一个具有橘瓣状结构但发育不完全的副果。
副果膨大撑裂了脐部的果皮,在果实顶部留下了形如人类肚脐的疤痕,脐橙因此得名。
当下,国内外关于脐橙质量评定和分级的标准都没有提及副果,更无任何研究证实副果形态与果实品质有关,因此仅用“肚脐”形状判断脐橙的味道是不靠谱的。
传言3:梨子,“母”的脐大窝深周圆,果肉细腻多汁,“公”的反之。
真相:梨的果实是一种假果,大部分果肉由包围子房的筒状花萼发育而来。所谓的“公梨”和“母梨”其实是“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萼筒组织按果肉的方式发育,细胞壁薄,内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很早脱落,成熟果实形成圆而凹入的脐部,称为“脱萼果”。
而部分果实的萼筒组织按照花萼的方式生长,这可能导致果皮变厚,成熟后果实容易不整齐而有凸出的脐部,称为“宿萼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6-02-23/28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