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一起走过的喷雾器时代


几百万一台的大型打药机,十几万一架的植保无人飞机,这些都是近年来大家关注的重点,今天,我带大家去了解一下以前的植保机械。

上世纪中国的“大集体”年代,农民种植单一,南方上茬种小麦或油菜,下茬大多为水稻,经济作物除了西瓜和甜瓜,也许就是棉花和大豆了。那时的喷雾器是一个高80厘米、直径25厘米左右的圆筒。喷药时,放在地上打足气,再背在身后,等气耗尽,药液雾面变小了,再放在地上打足气,再背起……如此反复。耗力费时,半天打不了几桶药。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有了土地承包权,“大集体”时的农具也折价分到了户。那时候,两三户合伙分到一台喷雾器,一户人家只拥有1/3~1/2台,喷药治虫时,两三家农户轮流凑合着用。慢慢地,农民对自家承包地开始科学管理,比谁家的粮食产量高,比谁家的西瓜甜,比谁的棉花卖的价钱高。这样一来,合用喷雾器显得力不从心———虫害同时发生,要喷药都得喷药,不然就耽误了最佳治虫时机。

自1986年起,大多数人家花个25~30元的钱,新买一台背负式喷雾器。这种喷雾器克服了以前充气要停止喷药的不足,可以背在身后的同时一手压气,一手握“烟杆”喷药,不耽误时间。夏季天气热得要命,一桶药水背在身上,感觉到丝丝凉意,还挺舒服。

随着播种面积不断增大,以及病虫害逐年加重,喷药次数也随之增多;尤其是20亩以上种植大户,以前的喷雾器已完全不适应现实情况了。从1994年以后,种植大户纷纷花上近千元买了第三代喷雾器,也就是第一代的机动式喷雾器。使用机动喷雾器,五六亩作物,个把钟头就能喷完,而且风到、雾到、药液到,能喷射四五米远。背在身后,机器轰鸣,催促着快步向前,就像一部激昂的生产协奏曲。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对农机具发展和推广的重视,曾经作为农业防治病虫害的主要农具机动喷雾器,因噪音大、冒烟、污染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淘汰物,2007年起,新型节能环保型电动喷雾器,悄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种喷雾器可以说集便捷、节能于一身,塑料壳,轻便耐腐蚀,效率不比机动喷雾器差。不用油,无噪音,背在身后,电门一按,巨大的扇面药液喷向目标。如今,第四代喷雾器与担架式喷雾器一起,担当起各地“统防统治”的重任。

尽管随着大型施药机械和航空植保大力推广,喷雾器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喷雾器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江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油菜 植保机械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