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用植调剂要避开“雷区”


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农资的推广使用拓宽了空间。其中,以“剂”代“肥”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简称植调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种水溶性助长制剂出现后,就以其使用便捷、效果明显、操纵灵活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但这种产品应用不好,很可能出问题,甚至会令使用者和生产者踏中食品安全危机这个“雷区”。很多用户在使用时不够科学规范,是踏中“雷区”的主要原因。

必须要肥水充足

一些植调剂的生产企业在推广中有

意夸大其词,造成一些农民认识上的错误,误把植调剂当作肥料来使用,将助推农作物生长增收的愿望,单一地寄托于植调剂上。认为“一剂”拥有,万事俱备,而忽略了农田里的灌溉、施肥、中耕等常

规操纵技术的重要性。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产生了无形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了植调剂的实际效果。殊不知,植调剂的最佳效果,也需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发挥。

随意加大剂量

在实际使用时,有的农民误以为,植调剂反正不是药物,用量多了不会伤及作物,也有的担心用量少了会效果不明显,延误了作物适时所需,便随意加大了植调剂的用量或使用浓度。而植调剂属于激素类物质,一般每亩用量只几克或更少,大剂量的激素喷洒到植株上,就像在炎热的夏季,给人穿了一层厚厚的棉衣,使植物不能有效地吸收空气、光照等养分,生长代谢就会减慢,反而形成了生长抑制障碍,如果情况持续时间长,不能得到有效缓解,重者甚至会出现叶片脱落、畸形或局部枯萎,甚者会整株枯死。所以,必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使用。

直接兑水使用

有的用户在实际使用植调剂前,常常不认真阅读理解使用说明,而是盲目把植调剂直接兑水使用。却不知有些植物调节剂是不能直接在水中溶解,所用微量的植调剂,如果不事先配制好“母液”再配制成所需浓度,而直接兑水使用,容易使药剂很难一次混合均匀,这样势必会影响使用效果。例如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赤霉素,必须用酒精或是高度数白酒溶解后,才能兑水使用。

盲目混合使用

很多农民朋友在实际使用中,常将植调剂随意地与化肥、杀虫剂和杀菌剂等混用,希望能省工省事,误以为这样能促进生长或保花果,还能达到补充肥效与防虫治病同步进行,却往往忽视植调剂是否能与化肥、农药等物质混用,结果混合不当、使用错误而造成效果降低,甚至徒劳白忙活。所以,在使用植调剂前,必须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并经过田间小范围试验后,确认后再大面积使用。

忽略使用时间

只有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机,才能彰显植调剂的使用效果,而如果时机把握不准,非但收不到满意效果,甚至还会“好事”变“坏事”,造成副作用,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有些农民朋友对此认识不足,误以为植调剂无论什么时间使用,都会起到促长、增产、增收的作用,因而不注重喷施时间,出现了喷施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使用植调剂一定要把握的原则是:不能出现在“错误的时间使用错误的方法”。 (刘如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喷施 施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