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西葫芦在保护地生产易发生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以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菌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小粒点变黑。受害叶片多枯黄、死亡,使植株早衰。防治方法:注意田间通风透光,保持田间清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禁止大水漫灌。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杀病菌,每次每亩大棚用药200~250克。也可叶面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等药剂,6~7天喷1次,交替使用。
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朵及幼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果腐烂,长出灰色霉层。大瓜受害,组织变黄褐色,并生有淡灰色霉层;叶片病部近圆形,边缘比较明显,生有少量灰霉。此病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条件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生长前期及发病后,要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苗期、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10%速克灵烟剂熏杀病菌,也可叶面交替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上述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用药量,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霜霉病棚室冬春栽培西葫芦,空气
湿度大易发生此病。苗期发病,子叶被害部位产生黄斑,最后枯死;真叶被害初期呈水浸状,发展呈多角形黄色病斑,干枯时易破裂,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枯萎。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发病初期每次每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分堆放置,均匀放在保护地内,点燃后闷棚,一般是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也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7~10天喷1次,交替用药。
病毒病发病时叶片上有深绿色病斑,重病株上部叶片畸形,呈鸡爪状。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后期叶片黄枯或死亡。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瓜面呈瘤状突起或畸形。防治方法:要搞好虫害的防治,以切断该病的传播途径,要早防治蚜虫,减少传毒机会。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20%病毒A或15%病毒灵2~3次,如有蔓延趋势,用抗毒剂1号250~300倍液喷3~4次。
缩叶病此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在植株生长中出现连续多片叶呈现鸡爪状皱缩,一般5至6片叶,叶脉明显,坐果率很低,甚至不坐果。果实生长缓慢,易被误认为病
毒病。当温度升高,最低温度在10℃以上,新生的叶片又恢复正常生长。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昼夜温差过大,白天高温达25℃以上,夜间温度在6℃以下,时间又比较长;二是空气湿度大,生长点积水受到抑制,叶片发育不正常。在生产中要控制好温度变化,防止大温差的出现,同时要控制湿度。
蚜虫蚜虫是西葫芦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防治蚜虫可用杀蚜烟剂熏杀,每次每亩大棚用400~500克,熏杀3小时。也可叶面交替喷洒灭杀毙6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
白粉虱交替喷洒10%扑虱灵乳油
1000倍液和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3-11-29/28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