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当前防治稻飞虱最佳


根据稻飞虱迁入的特点,广东、广西、福建南部、贵州南部等地区在3~4月开始有稻飞虱迁入,当前是防治稻飞虱的最佳时期。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南部4~5代,6~7月上中旬迁入;苏北、皖北、鲁南2~3代,7~8月迁入。这些地区主要随时注意气流、风向以及监测虫口基数,一旦发现稻飞虱有抬头的趋势,及时做出防治措施。

从当前检测结果来看,华南北部、江南和西南东部稻区监测到明显迁入峰,迁入峰持续时间长、迁入范围广、迁入虫量大,福建、湖南分别在5月22~24日和5月25~26日连续出现万头以上的单灯单日迁入量。华南中部稻区稻飞虱虫口密度上升迅猛,一般百丛虫量500~1500头,广西南部及西部局部稻区高达5700~ 12000头。稻飞虱防治进入高峰期。

褐飞虱在适宜温度和湿度时易大暴发,一般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温26~28℃,适宜湿度在80%以上,夏天气温不够高、秋天空气不凉、春天夏天雨水多都是该虫大发生的气候条件。防治要注意防治期和防治指标,褐飞虱防治的适期和标准为:水稻分蘖至圆秆拔节期,平均每百丛稻虫量700~800头;孕穗期,平均每百丛虫量500~600头;齐穗期,平均每百丛虫量800~900头以上;乳熟期,平均每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

农业防治:①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当飞虱发生时,统防统治或群防群治,防止褐飞虱迂回转移、辗转危害。②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③利用抗虫品种。④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物理防治方法: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稻田养鸭,保护青蛙等。

化学防治: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采用“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农药。目前对褐飞虱的防治主要有两种特效农药———扑虱灵和吡虫啉。每公斤种子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种衣剂(含量不低于25%)拌种;每亩用10%醚菊酯悬浮剂30~40ml兑水喷雾;每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含量不低于25%)15~20g兑水喷雾;每亩用25%噻嗪酮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含量不低于25%)20~30g兑水喷雾;10%吡虫啉(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拌种剂3~10g兑水或拌种防治;10%烯啶虫胺水剂(含量不低于10%)5g兑水喷雾,在水稻生长期最多施用四次;200g/L丁硫克百威40~50ml兑水喷雾。推荐使用扫飞(20%烯啶虫胺+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g,暴发期用12g,适当加毒死蜱或敌敌畏,展膜油剂持效期可达15天以上。喷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并且要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江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喷雾 褐飞虱 拌种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