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来,由于阴雨天气较多,江汉平原湿度较大,加上去年的枯、黄萎病大暴发,有潜伏基础,所以现在江汉平原的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较严重,一旦气温回升,2008年第一轮枯、黄萎病容易暴发。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规律
棉花枯、黄萎病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8~20年。主要通过土壤、棉籽、病残体、肥料、雨水和农田管理工具等途径传播、蔓延,且发病迅速。
每年6月和8月,江汉平原温度高、湿度大,雨水较多,棉花枯、黄萎病很容易暴发。期间,只要温度在22~30C°之间,一旦下雨,老棉田的枯、黄萎病很容易大面积发生,来势迅猛,影响极大。造成病叶大量枯黄、脱落,并加重蕾铃的脱落,甚至大量死苗,同时传染新棉田。而当温度高于35C°时,病症则潜伏待发。
第一次发病一般在5月底至6月份,棉苗有4~5片真叶开始发病。
第二次发病一般在7月底至8月份,此时已经开始“捡花”,加上广大棉农认为枯、黄萎病是治不好的“癌症”,所以第二次发病期间,有90%以上的棉农都放弃防治,故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棉农最伤痛的时候。
“两病”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并和水稻轮作(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不适用)。每两三年深耕一次,多施农家肥和生物菌肥,但成效来得慢,2~3年才能显现其优势(对于两三年一换的承包田不适用)。每年提前预防和治疗,喷施棉花丰产素并叶面补充钾肥。
每年的5月和7月中旬,喷施农药时,每桶水兑1包“帆喜”广谱杀菌剂加棉花丰产素,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
注意,“两病”严重的地块须咨询技术专家。钾肥不足棉田,先及时补喷叶面钾肥,再土壤施钾。
(邓应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08-06-27/277224.html